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盗火”到“理水”——《新青年》文学翻译浅探

发布时间:2020-07-20 12:22
【摘要】:五四时代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的文学作品蜂拥而入。《新青年》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和号角,自然承担起了翻译的重任。作为"一代名刊",《新青年》的文学翻译不容忽视。《新青年》共翻译了40多位外国作家的100多篇文学作品,其中以屠格涅夫、泰戈尔、莫泊桑、王尔德和易卜生等作家的作品居多。从对源语作者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会发现《新青年》当时的翻译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现象,但这在当时却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德明;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2 魏家海;文学翻译的操纵性与主体性[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价值重估——兼论8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忠;胡风的“五四”新文艺观与现实主义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秦弓;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扫描[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吴学平;女性的声音——《莎乐美》新论[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2期

5 范际燕;胡风文艺思想的源脉与特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李向辉;批评的批评:萧红研究回顾[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黄汉平;文学翻译中“删节原作”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程爱华;关于文学翻译本质内涵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力君,黄擎;言说与不可言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10 王洪涛;译路先行·文学引介·思想启蒙——李译《简·爱》之多维评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媛媛;;兼收并蓄”下的“新旧之争——1917—1919年北大内部国故派与新文化派的对峙[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骋;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D];浙江大学;2005年

4 金钢;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6 岳斌;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宇;国内《吉檀迦利》研究的困境及新的研究范式的垦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屈媛媛;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唐嫱;“五四”文学变革中的汉译英诗及其对新诗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金云;泰戈尔文学作品中的宗教体验[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松;译者:受控于他者的主体[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强;从“盗火”到“理水”[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青;留日时期的沟通与对话[D];青岛大学;2006年

8 黎妍;译者的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魏萍;[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邵洋洋;论舒婷成功的原因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延礼;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J];文史哲;2002年02期

2 高玉;翻译文学: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4期

3 葛中俊;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03期

4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5 张佩瑶;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与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琳;;文学翻译中的风格视角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王姝阳;赵玉闪;;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作品中景色的翻译——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 高平;;译诗难[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4 陈凯军;赵迎春;;《Moment in Peking》中的翻译痕迹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5 瞿继勇;;唐诗英译中的意象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6 游越;周翎;;传统经典作品中模糊意象与抽象概念的诠释与翻译──以张潮的《美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雷华;;陈忠实散文翻译漫谈[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8 高建平;;“审美”是审美“!艺术”还是艺术!——关于“跟着走”与回到“硬译”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9 道格拉斯E.米勒;程远;;歌德色彩研究新论:英译本《色彩学》[J];新美术;2011年03期

10 鲁明军;;“眼与心”:当代视觉研究与现象学视域[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卿;“翻译就像一个智力游戏”[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2 王青松;翻译:艰苦与甜蜜相伴[N];文艺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文敏;为翻译说几句话[N];浙江日报;2010年

6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 朱振武;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徐钺;《读诗的艺术》和它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9 殷国明;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 追寻和创造美[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周宪;读来别有一番滋味[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3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刘园;从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看译入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晓丽;《红楼梦》引语翻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张娟;从操纵论看郑振铎翻译泰戈尔[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蔡健;“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3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3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