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冯雪峰文艺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3:18
【摘要】: 冯雪峰不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鲁迅研究专家,还是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他的文艺理论以其内容的深刻性、丰富性和较强的思辨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用四部分来论述、分析冯雪峰的文艺理论,以期对其有一个系统、准确、深入的把握和了解。论文的第一部分根据冯雪峰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蕴育与形成期、发展与成熟期、拓展与深化期。论文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冯雪峰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冯雪峰的理论视野中,文艺与政治之间存在着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他认为文艺不可能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不能脱离作品的艺术内在规律性而去空谈政治性,而应将文学作品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在冯雪峰的文艺理论体系中,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观彰显出巨大的理论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文艺创造是一个客观真理、主观实践和创造志趣相统一的过程;(2)对文艺生产机制和内在规律的深入探讨;(3)始终坚持“主体性”实践论文学观。艺术“典型”观也是冯雪峰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典型”理论以连接“社会的事物”与“个人的事物”内在关节的“社会的生命”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生活实践”为核心,而贯穿其中的是“文学即人学”的观念。此外,冯雪峰对中国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生存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在他看来,世界文学是由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任何民族文学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发展,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并进,中国文学必须在本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和世界文化的民族化中寻求发展。这充分表现了冯雪峰的现代意识与世界性的眼光。 冯雪峰的文艺理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印记”,他的整个文艺理论有着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同时,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始终结合中国文艺实际来分析问题,不囿于权威,不受既成理论的束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论文最后从“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自觉思考和“主体性”实践论文学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冯雪峰文艺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艺界中的影响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重评鲁迅阐释史上的一件往事——耿庸的《〈阿Q正传〉研究》对冯雪峰《论〈阿Q正传〉》的批评[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8期

2 黎辛;;杨刚为什么自杀[J];世纪;2011年05期

3 欧阳翠凤;;新论“入出说”在文艺中的体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礼亮;赵瑞华;;酒之于李白:思想环境与文化符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5 董学文;;文艺领域价值观倾斜的理论根源[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6 洪子诚;;“当代”批评家的道德问题[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7 ;本刊稿约[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8 吴中杰;;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J];书城;2011年08期

9 朱成玉;;站在淤泥里看星星[J];新一代;2009年12期

10 清秋;;徐静蕾:裹在阳光和纯真年代中的女人[J];涉世之初;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芦田肇;张欣;;鲁迅、冯雪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一)——水沫版、光华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版本、材源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陆贵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赵庚林;;瞿秋白研究纵横[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刘坤媛;;文艺理论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演进——中国当代文论50年回顾与反思[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鲁大智;冯雪峰:一介文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海波 上海市文联 迟志刚 上海鲁迅纪念馆 张泓 周海婴 绍兴鲁迅纪念馆 顾红亚;冯雪峰:患难来时仍挺身而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丰书;从“湖畔”走向高山[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陈早春;回望雪峰[N];文艺报;2003年

5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周大明;文艺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学科[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金涛;中国文联举行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蔚;文艺理论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N];贵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全国文联在青研讨文艺理论评论[N];青岛日报;2009年

9 哈文;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王先霈;深化文艺理论基础性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波;《文艺报》研究(1949-1966)[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迎春;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学;2006年

4 刘骥鹏;革命中的启蒙困境[D];河南大学;2009年

5 周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6 陈伟军;传媒视域中的文学[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8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宁;《现代》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毕艳;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梅;现实主义理论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俊;冯雪峰文艺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曼;文艺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学财;谨守学理 面向现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湘渝;寂寞的声音: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叙述[D];西南大学;2006年

6 徐春;1940年代周扬、冯雪峰对《讲话》阐释的差异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蔡朝辉;卓识与局限的交错[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李云涛;论多重身份的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6年

9 陈伦杰;卢卡奇文艺理论的中国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川霞;雪峰寓言的文体论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4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4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