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文学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0:00
【摘要】:1127年,北宋灭亡后,国内民族政权分裂为南北对峙的两个王朝,即南宋和金源,它们以淮河为界,可谓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不过,与南北朝时期政权的不断更迭不同,它们自始自终“各行”南北,直至灭亡,最后统一于蒙古。那么,对这段时期的文学应怎样看待,如何研究?在宋金文学史研究中,金代文学被排除于外,而近年来,金代文学虽形成研究热点,但其基本上是以“史”的顺序倒置于南宋文学之后的,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把处于同一文化生态环境下的南北文学断然割裂开来,使得一些文学现象得不到正确的解释,而且文学流变的多向性也淹没不见了。本文力求于还原历史,考镜源流,对宋金文学进行整合研究。 全文分导论与上、中、下三编。 导论部分是全文的“索引”。旨在为全文的论述奠定基点,构勒框架。主要围绕着这样三个方面展开:1、从正统观念影响因素方面阐明了金代文学一度被弃置的历史原因,揭示了宋金文学一体性及文学整合研究的必要;2、从宋金文学研究建构的文化层面论述了二者总而为一,同脉共振的性质,及其对宋金文学研究的意义;3、把宋金文学研究定位于宋金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上,以其三个阶段南北不同的环境作为切入点,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学生态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并由此作出归结。 上编涵括一、二、三章。第一章从发生学的角度论述了文化版图重构的背景,这一背景是作用于北宋末期宋、辽、金三种势力的联合与角逐过程中的。辽的灭亡、北宋的灭亡,不仅使这一时期的地理版图发生了变化,而且文化版图也发生了变化。本章所论,重在阐明文化版图重构的背景,同时也论述了文化版图重构的内在契机,这一契机便是北宋与金对“元yP”的一致推崇,这种推崇直接导引了南宋与金在抗衡过程中的政策取向,因此,第二章,就具体论述了这种政策取向与文人文化的关系;第三章,着重表明宋金局势下,文人分流于南北,他们对时局的态度及不同的人生遭际与文学命运再造的关系。这种不同态度,在南宋体现为是主战(主守)还是妥协主和;在金源体现为是守节还是出仕。 中编涵括四、五、六章。以党禁与文祸作为时政与文学生态之间关系考察的切入点。可以说,这个时期,政体背景下的“党禁与文祸”是连系宋金内外两方面生态互动点的最直接体现者,并因“战和交织”的变化,而呈更迭的态势,故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文学生态的考察,既有横向参照意义,又有历时文风转向的关合性质。第四、第五、第六章即围绕于此,分别论述了绍兴和议前后、隆兴和议前后、嘉定和议前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党禁与文祸对南北文人的冲击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心理层面对文学生态的影响。 下编涵括七、八、九章。是本着还原文学史的原生状态,对宋金文学进行的整体把握。其内容有三:1、对宋金文学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即文学过渡期,文学变异期,文学兴衰期所呈有的不同特色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说明;2、论述了南北文学不同风格的分野。在这里,重点突现了地理环境与风俗习惯的差异所给予文学风格的影响;3、说明金代文学在后世文学传承中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因为是在文坛领袖元好问的带动下,因此,着重以元好问在南北文坛的集大成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加以论说,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文史互证,是本文撰写过程中,力求遵循的主要原则。这种原则的体现,一方面是对士人创作文本的解读,另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学术背景所负载的文学意义的挖掘,由于宋金对峙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因此论文的撰写尽量避免了文学研究中所惯用的一般手法,而更侧重于规律的探寻,其中文化、文学、士人始终是联系的中介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65010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松勤;从高压政治到“文丐奔竞”——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J];文学遗产;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65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