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社与革命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石;;代序:“别求新声于异邦”——读《左翼文学的时代》随想[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6期
2 徐美燕;;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及其产生的正负效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欢芹;;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书文;;文艺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对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蒋於缉;;鲁迅与“左联”的契合与分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维锋;;大众化还是“化大众”:创作主体的重新锻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彭维锋;;大众化还是“化大众”:创作主体的重新锻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6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斌生;;《〈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再评价[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黄健;;“左翼”话语构建原则与策略的确立——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话语分析[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宝吉;创造社和太阳社[N];吉林日报;2002年
2 陈早春;回望雪峰[N];文艺报;2003年
3 首席记者 陈熙涵;50多位被湮没作家浮出水面[N];文汇报;2010年
4 杨洪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重新理解现代公共空间与文学社群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贾植芳;甘守寂寞探“左联”[N];文汇报;2001年
6 高颖;对《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的三层解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以笔作戟:呐喊着战斗着[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高琪;钱璎——阿英之女的“红色记忆”[N];苏州日报;2011年
9 王景山;记忆中的丁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程丽仙;法国小城的中国漫画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康凯;中国现代“文学真实”观念研究(1899-1949)[D];苏州大学;2012年
2 赵新顺;新文学的书写规范转向[D];河南大学;2006年
3 李明晖;论丸山f的鲁迅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陈宇航;国民革命中的宣传与文艺策略[D];清华大学;2008年
6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7 胡明宇;预告、呈现、揭示[D];苏州大学;2012年
8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9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娟;太阳社与革命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永奇;革命文学的兴起与新文学的转向[D];厦门大学;2008年
3 殷之光;左翼话语的兴起[D];清华大学;2007年
4 汤灿;《创造月刊》1926-1929[D];汕头大学;2008年
5 沈静;卢卡奇对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与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宏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和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晶晶;茅盾文学批评中的“文学之维”与“政治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8 徐来;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海派小说中的革命与情欲[D];西北大学;2009年
9 张媚;1927年到1937年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张体坤;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探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