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生死观及其文学表现
发布时间:2020-07-23 11:56
【摘要】:生死问题是人类有了意识之后就开始思考的重要人生问题,它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问题。—个民族的生死观,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往往最能体现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死亡作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是激发人们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力量源泉,因些,人们对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探讨也从没有停止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汉代司马迁在两家思想基础研究上,对生死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独有见解的生死观,并在其作品中有极其充分体现。 司马迁的生死观及其文学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论述。从对韩信、苏秦等立功人物;魏公子、李广等立德人物;孔子、屈原等立言人物的凭吊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非常重视人在生前的功业德行,同时也重视人的身后之名,有积极的立名思想。司马迁在叙述生死选择情节中将笔下的人物放在面临生死对立冲突中以人生价值为选择标准,以死亡来表现其价值追求,形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形象。这类形象为了心中的某种信仰、某种“道”表现出了至高无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司马迁;还有—些人以生存来表现其理想追求,形成弃死求生并最终实现人生追求的形象,他们为了理想的实现甚至选择与前类人截然相反的极端——屈辱的生,以屈为伸,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最辉煌的目标,这是司马迁对生命再认识中最精彩的阐释;在生死选择的矛盾之境中有一些人徘徊不定,形成面临生死徘徊不定的形象,他们虽恋生,存在过侥幸心理,但并不乞求,虽死了仍不失其贵族风度。司马迁还通过展示临终场面塑造了项羽等人的壮烈形象;苏秦等人的智慧形象;白起等人的反思形象;韩信等人的追悔形象等等。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及事迹来反映司马迁对生命的思考。司马迁的生命体验对其生死观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结语中讨论了司马迁对“死节”的辩证思考。受刑后的司马迁对死于仁、义;对死于国、君;对为知己死等重新进行了审视,提出“勇者不必死节”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67292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金伟;《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D];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
2 郑诗傧;生死皆不朽: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7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