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传播环境的变迁对文学写作的内在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3 13:30
【摘要】: 写作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传播方式,它在“横向构成”上与传播有许多共同之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传播环境,这里所谈的主要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具体而言,政治上统治者文化政策的宽严松紧、经济上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在此基础上的科技水平、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前后相继的规律等都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文学传播因素。文学的发展演变正是这些传播环境因素共同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传播环境的影响下,写作主体的成员构成不断扩大到全民范围,也造成政治功利性、物质功利性、精神功利性等不同的写作动机。而且进入写作活动的题材由单一变得丰富,写作取材的着眼点也随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写作受体(即读者)的数量愈来愈扩大,而且人们对文学的态度由冷眼旁观或敬畏崇拜变成热情参与,必不可少的活动了。在写作载体方面,传播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不仅“软载体”(即语言系统)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硬载体”(即写作媒介系统)随时代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而不断进步、发展着。时至今日,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时代的急剧变革,大众心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甚至精神危机通过网络文学这个时代的“传声筒”和社会万象的“展示台”充分显现出来了。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当今时代的传播环境的新特点,网络等现代高科技媒体固然给今日的文学带来了很多便捷之处,如打破了以往少数人的话语霸权、信息资源共享更为便捷丰富、文本形式更趋丰富多彩等。但与之俱生的许多弊端更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如今文坛中文化人格的精神降解、人文诗意的缺无、文化垃圾泛滥成灾、制作大于创作、类像大于形象等现象更是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试图从时代发展上考虑,呼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今的形势,采取得力有效的举措扬清激浊,并寻求一条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结合之路,找到二者共融共生之处,使文学继续传承担当“文以载道”、“救济时病,裨补时阙”的历史使命。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G206
【图文】:

传播行为,写作活动,传播活动,传播过程


受传者可依据需要对传播者反馈一定的信息。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就是信息的起点即信源,它是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写作主体就是传播者,它们是传播活动的发出者和主导者;写作载体就是信道,即信息传输所依靠的渠道,它们是传播活动的中介和场所。写作受体即受传者,它们是传播活动的接收者。其次,从二者的历时性流程来看,写作和传播都是线性历时结构过程。写作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就是写作主体。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从写作客体(即生活)出发,形成认知和感思进而物化成写作载体(编码),最后传播到写作受体那里,供写作受体接收、吸纳(解码)。写作受体可对写作主体的产品(文章)进行选择、反馈。再次,从二者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点来看,传播和写作活动都始终围绕着信息进行的,是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看,这种原信息一旦进入传播活动(包括写作),它就不再是纯客观、原态的事实了,而是在主体(传播者)等因素的过滤下带有相当的主观色彩的了。因此客观事物一旦进入传播活动中,就不再是绝对客观的了。如下图所示:反馈

示意图,传播活动,写作活动,宏观体系


”[3]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的传递——接受——反馈的过程。(二)写作与传播的共性比较写作活动从本质上讲,属于传播的一种,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形式。从传播的构成上看,写作又可视为传播宏观体系的一个环节。因此,写作具有传播活动的共征:(如图 1 所示)反馈

口头传播,传播活动,传播环境,场合


写作在各种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可以看出,除了口头传播等场合没有写作的参与外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2 周继刚;商务微博的传播功能与文本写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7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7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