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市民文学看中晚唐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0-07-23 21:51
【摘要】: 长期以来,对于市民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和明代,对于起源于中唐时期的市民文学未予以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受唐代政治、经济的影响,起源于中唐时期市民文学,除了自身获得一定的发展外,对中晚唐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市民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创作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进行一定的研究。对于与市民文学相关的中晚唐文学创作,本文选取与之密切相关的传奇、艳情诗与艳情词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首先,本文阐述了市民文学的定义,主要以目前认同度较高的谢桃坊先生对市民文学的定义进行闸述研究,同时又加入了部分个人观点,对市民文学的特点做了闸发了个人观点,并分析唐代市民文学所具有的特征。接着从中晚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背景来考察对市民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又从正统文学的定义出发对市民文学加以比较,对其特点进行区别,简单说明中国古代文学雅俗流变的进程。唐代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使市民文学的发展成为可能,并使唐传奇、曲子词等新兴文学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中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时的气象,政治比较黑暗,悲哀消沉和淫逸享乐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的普遍心态,在诗酒声色中避祸和寻求人生的安慰,所以可以说中晚唐时期的市民文学是时代催生的产物。这种状态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即反传统的婚恋题材大量出现,并具有了初步的反封建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是自发的不明确的,唐传奇的另一个特色是把下层女性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角,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同情,这是唐以前的文学中所没有的。这除了和当时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外,还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发展有重要联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市民文学才可能萌芽。除了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变化,市民文学对中晚唐文人创作审美风格和审美心态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使中晚唐的审美风格趋向世俗化和大众化,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唐人尚奇求新的审美心态。市民文学的生存方式决定了它的通俗特性,而文人思想和才情又借着娱乐的掩护渗入到了市民文学中,所以这就使得作为俗文学的市民文学与文人创作的雅文学有了交点,文人在消遣娱乐的同时逐步对市民文学审美价值观认同接受,并参与到市民文学的创作中来,提高了市民文学的地位,形成了俗文学向雅文学的渗透,雅文学向俗文学的回归,经过宋明以后的文人创作发展最终使传奇、曲子词等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创作成为文学经典中的一员。俗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演进,最终完成了由俗到雅的嬗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琦;;关于英语学习的一些浅见[J];学周刊;2011年18期

2 徐晖;;杜甫夔州诗创造心态窥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樊思;;和咏贫士 空学陶潜——浅析张岱的《贫士》诗[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尹芳芳;;元代乡试对江浙行省士人心态的影响[J];才智;2011年21期

5 袁媛;;鲁迅的“人间”心态与《伤逝》结尾的再诠释[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程玉;;从体态、心态、节奏三方面谈民间舞教学中对风格的把握[J];大舞台;2011年06期

7 毛玉萍;;浅谈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成功[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8 袁媛;;试论鲁迅的“人间”心态——以《伤逝》结尾为分析对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黄贤忠;;《影梅庵忆语》与冒襄的士人易代心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兵;张毓洲;;庄廷攈《明史》案与清初江浙文人心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期刊编辑的品格素质与心态[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2 粟丽萍;;班主任健康良好的心态对学生的感染感动感化作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丽红;;首都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态与对策浅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王健;;重视员工心态管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俊芝;;塑造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和思考[A];第六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谭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不良心态及矫正[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袁钦;;公务员绩效考评期心态探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袁钦;;公务员绩效考评期心态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勇;;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施战军;;论中国式的城市文学的生成[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振华;评《百年文学与市民文化》[N];文艺报;2003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范伯群;“上海学”史家重新评价鸳鸯蝴蝶派[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鸣;人间正寻求着美的踪迹[N];人民日报;2003年

4 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田东江;讲史[N];南方日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魏淑民;游走在多重角色下的本色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陈国灿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传统的颠覆:宋代江南市民文化的“雅”与“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石明庆;李剑国先生和他的文言小说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吴福辉;市井文学的梳理和再探[N];文学报;2011年

9 黑龙江大学 张敏;文学创作不能放弃理想主义[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吴小丽;中国当代城市电影:上海的“缺席”与“在场”[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2 张春媚;南宋江湖文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顾建国;张九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晓文;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论纲[D];山东大学;2006年

6 路毅;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林春虹;茅坤与明中期散文观的演进[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芝;从市民文学看中晚唐文学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晗;元明之际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学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林;明清文人审美心态世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玲;苏舜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张建勇;专升本学校过渡期学生心态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岳林海;论屈大均遗民心态之变对其词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7 吕改梅;落第才子笔玲珑,千载独步儒林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轶;《中国》与晚年丁玲[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童皓;徜徉于出处之间[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杨碧云;吴伟业仕清心态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