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

发布时间:2020-07-24 00:06
【摘要】:作为北宋文坛、书坛的翘楚,苏轼不仅以其卓越的诗、词、文、书、画多方面的艺术才情吸引着人们走近“苏海”,还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人格内涵让后世学者垂青和敬仰,因而东坡研究向来是学术界中的一块“熟地”,先贤时贤治苏之学,用功甚勤,成果颇丰。茫茫“苏海”,烟波浩渺,笔者于苏轼文学、书法颇感兴趣,拟就以其文艺创作的高峰时期——黄州五年作为研究中心,做出粗浅分析。 艺术的伟大魅力正在于可以揭示生命个体的形上思考,直探人生的深层体验,于是结合个体的生存样态探讨其艺术创作会更具说服力。苏轼研究亦如此。黄庭坚有言日:“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而笔者以为黄州时期苏轼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可以获得飞跃,可以迈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关键还在于“乌台诗案”和黄州之贬后的“痛定思痛”,在此借用西方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人的理论解读苏轼的诗文创作,旨在更有力地阐明苏轼的存在样态,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黄州之贬的缘起。2、黄州时期生存的“荒诞”体验以及融合儒、释、道思想后对存在样态的反思。3、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苏轼以近乎审美的心态通过劳作、游览、交友等方式,使自我得到解脱,逐渐由“自在的”生活走向“自为的”生活。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书法创作的极大丰收期和辉煌期,许多流传千古的绝唱和书作就问世于此时,这些作品成功地反映了苏轼思想上的隶变,体现出他超越忧患、超然物外、旷达自由的精神气象。具体而言,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论述:1、初至黄州,苏轼创作主要表现为苦闷抑郁心境下的表层性的情绪性的至情宣泄。此时的代表作有诗作:《梅花二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寒食雨二首》,书作:《梅花诗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寒食帖》等。这部分的论述笔者把诗作、书作合二为一详尽分析了其文学作品中的感伤情怀以及书法文本中的畅意抒写。2、黄州后期,苏轼诗、词、文风呈现出旷达清逸的美学新貌,代表作品有《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其书法创作体现为创作主体人格修养、胸次情怀的表征,多了几分静穆与典雅,平添了几分轻松与超然,形成了以《前赤壁赋》为代表的丰腴肥厚的“东坡体”。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苏轼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和文学、书法创作的分析并非意欲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层面,而是旨在点明苏轼存在的独特意义,即以其立 身行事为中国士子解决人生困境提供一条可以效法的精神之路,并借其艺术创作的 杰出成就凸显苏轼在宋代文坛、书坛的先锋地位,正是苏轼真正开启了宋代文学、 书法的“尚意”之风。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万益;;一个书法人的艺术追求[J];收藏;2011年08期

2 白锐;;“洞见”书法——读沈鹏先生《书法,回归“心画”本体》有感[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3 盖金平;;试论书法创作中的立意[J];当代人;2011年07期

4 李洪臣;;书法家吴大崴的妙手禅心[J];法人;2011年09期

5 查律;;坐把蒲葵扇 闲吟三两声——张一兵与他的书法事[J];金融博览;2011年09期

6 金丹;;创作随想录[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7 隋日东;;我的姑父王信[J];草原;2011年06期

8 黄铸;;展厅文化与当代书法创作[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晓陶;;苏轼书法美学中的佛教观[J];美术研究;2011年02期

10 于军民;;书法艺术创作的生成性特征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廷湘;;近20年四川盆地社会生活习惯变迁分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何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廷湘;;对新时期文化讨论的反思[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维彪;;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与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李苓;;外国出版集团发展透视[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陈永革;;中国书法本体特征浅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8 金春郊;;高校书法教学应侧重实用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衣俊卿;;现代技术文化批判的中国语境(提纲)[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明善;书法创作三境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记者 朱凯;古代书法创作国际研讨会在宁举行[N];南京日报;2009年

3 YMG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舒写;烟台书法创作基地在栖霞庙后挂牌[N];烟台日报;2010年

4 高凤;大石桥市 成立书法创作培训基地[N];营口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赖睿;当下书法创作不如古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月琴;穆棱成为省书法创作培训基地[N];黑龙江日报;2011年

7 吴紫薇;书法创作中的“纯形式”[N];青海日报;2011年

8 吴紫薇;当代书法创作中的“纯形式”(下)[N];青海日报;2011年

9 朱锦标(江苏,二00一级研修班);书法创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N];中国艺术报;2002年

10 刘宗超;花非花[N];美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徐颂华;中国书画艺术电子化创作的初步算法性探索[D];浙江大学;2007年

3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天德;现代书法的水墨形态[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秦秋田;大学的现代性审视与合法性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锐;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朝新;斗方书法创作谈[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恒烟;略论书法创作中的节奏[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王业;中国古代“集大成”书法创作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薛治洲;追求展厅效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朱军;书法对中文字体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8 戚荣金;近十年书法创作中的“制作”现象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慧龙;书法的生命意蕴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明明;书法美学的立体阐释与当代书法创作走向的预测[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8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8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