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出发——乐黛云教授80华诞访谈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0期
2 吴士余;;学经[J];上海文学;1979年05期
3 石兴泽;;新时期自然浪漫主义文学及其艺术特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孙文宪;;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5 龚妮丽;;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语境及探索走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潘秀梅;;浅谈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素质[J];华章;2010年19期
7 余新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J];学术论坛;2011年03期
8 李心峰;中国20世纪的艺术本质论[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4期
9 张勇;任洪国;;“新时期比较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会议综述[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董国艳;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繁盛景象[J];理论学习;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作文;慧眼独具 见解高超[N];文艺报;2006年
2 郭玉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发展[N];文艺报;2007年
3 孙文宪 禹建湘;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郭锦华;构建多元文学的批评框架[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刘士林;“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赵凤兰;巨大的鼓舞[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黎宏河;演出娱乐博览会论坛聚焦行业热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李运抟;新时期文学与时代嬗变的两种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马建辉;2007年文艺理论热点扫描[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3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晋红;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5年
6 苏丽静;中苏反法西斯战争小说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7 李映冰;关于新时期文艺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小艳;德莱塞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8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