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刘熙载《艺概》及其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05:59
【摘要】: 刘熙载(1813—1881)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文艺批评著作《艺概》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体文艺的理论著作。刘熙载除了在文艺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学创作收录在《昨非集》中,本文即以刘熙载的《艺概》和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 《艺概》包括六个部分: 《文概》作为《艺概》的首篇,具有一定的总纲性质。刘熙载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文概》论述了我国从先秦至唐宋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对传统的诸如“明理与言情”、“断与续”等散文文法有很详备的阐述;此外还有不少有关如何品评和学习前人的意见。 《诗概》首先通过与散文的比较,辨明了诗歌的文体特点,然后提出知人论世、“识曲宜听其真”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很多诗歌创作手法,论述了兼容并蓄的诗歌风格理论。 《赋概》首先阐明了赋的起源、流变及体用,其次分析赋中的“物我关系”,论述了赋的铺排艺术与艺术形象的构造,最后分析了赋品与人品的一致性关系。 《词曲概》详于论词,略于论曲。开篇“尊词体,辨正、变”,以“词三品说”为论词极则;继而论述了词“含蓄与寄托”的表达艺术与其它创作手法,阐述了词的艺术风格问题。篇末在与词的对比中,简要谈论了曲的艺术特色、创作技法等。 《书概》受《周易》中有关“象”与“意”思想的影响很大,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初步构建了我国古代书法的大系;阐述了刘熙载对于书艺风格的看法,总结了诸多书艺创造理论,尤其是草书法度。 《经义概》强调“文行并重”,表现出值得肯定的批评眼光与研究方法,其中关于经义自身产生、发展的论述有较高的认识作用,不过最有价值的是文中精微而具普遍意义的写作理论。 刘熙载《昨非集》中收录的文学创作分别为寓言集《寤崖子》和文、诗、词(附曲)各一卷。 《寤崖子》中的一部分寓言表现出刘熙载的儒家思想和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性格,另一部分寓言富有教育和讽刺意义。在艺术上,《寤崖子》善于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事例来说明道理,善用对比,擅长讽刺,也经常化用前人寓言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但是在立意上都有创新。 刘熙载的散文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在篇幅上普遍较短。主要可分为论说和记述两大类,其中还有专门谈论散文理论的文章。他的散文理、情并重,对于前人有不少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的创新。 刘熙载的诗歌主要可分为说理诗、记游诗、纪行诗、述怀诗、交游诗和论诗诗六大类,涉及的题材很广。刘熙载的诗情真意切,都是有感而发。在表现方式上主要采用了寓义于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 刘熙载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描写隐逸生活,旅愁乡思,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词的艺术手法以及社会民生问题。刘熙载的词清新自然,体现出豪放和婉约相结合的特点,在清代词坛上体现出独特的面貌。他的曲作较少,表现出流畅自然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宗海;刘熙载《艺概》中的写作理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年02期

2 陈志;;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叶当前;论《艺概》的文艺批评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胡可先;;刘熙载论李白绎说[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黄黎星;刘熙载《艺概》中的援《易》立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黄洁;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要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束舒娅;徐倩;;刘熙载《艺概》研究史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陈志;;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熊曲;;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田蔚;;刘熙载《艺概》论《史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抱朴;;刘熙载行迹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管仁福;;刘熙载诗论的人文关怀[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胡可先;;刘熙载论李白绎说[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新科;;《左传》叙事文的艺术结构[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昌余;;神行电迈 横绝六合——试论李白诗歌的超越之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董开全;;中国书法与中医学[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醒生;;两汉政论文的经学化[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杨爱国;;从《水浒传》到当代兴化作家群——对兴化地区文学现象的历史考察与思考[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10 梁超然;;略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这个人名叫刘熙载[N];辽宁日报;2009年

2 ;如梦如幻的乡情[N];泰州日报;2010年

3 张桂萍;说“文贵有识”[N];光明日报;2003年

4 梅墨生;王铎与傅山[N];太原日报;2007年

5 刘法民;丑艺术不等于恶心艺术[N];文艺报;2006年

6 伍立杨;纸笔重构自然风月[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李贺年;隶书的临摹与创作[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祝文善;思想的力度与前瞻[N];福建日报;2004年

9 张瑞田;刘征的诗书画[N];美术报;2006年

10 张运辅;临帖“四要”[N];中国老年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刘熙载《艺概》及其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杨宝林;刘熙载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5 兰拉成;清代散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克军;中国古代书画潜市场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8 殷海卫;《苕溪渔隐丛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论刘熙载《艺概》的文学接受思想[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学森;《艺概》的文学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陈志;刘熙载《艺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刘伟;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朱育江;刘熙载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6 白静;刘熙载诗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廖妍南;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宏宇;刘熙载《艺概》修辞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元文广;刘熙载《艺概·赋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晓琳;论刘熙载书论中文学思想的渗透[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8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8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