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先锋》(1942-1948)与国统区文艺运动
发布时间:2020-08-02 13:14
【摘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统区的文艺运动,长期以来受党派政治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受到部分遮蔽。特别是国民党派的右翼文艺界所发起的文艺活动,例如“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三民主义文艺”运动,要么被回避,要么被视为“反动派”的文艺活动,迄今未能引起文学史研究的足够重视。基于此种研究现状,论文意在跳脱党派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研究的观念束缚,重新挖掘国统区的文艺运动。论文以“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的机关文艺刊物《文艺先锋》为研究的个案对象,考察梳理了1942年至1948年间国统区的文艺运动。以抗战胜利为界,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考察抗战后期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国统区“抗战建国”期间,“民族文艺”运动的提出背景与讨论情形,包括文学运动的“落潮”、“文艺政策”的讨论,以及“民族文艺”的提出由来,等等。这些讨论活动,表明国统区存在着关于文学运动的多种声音,其中张道藩提出的“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最为引入注目,并引起文艺界的众多讨论。讨论中,逐渐引出“三民主义的民族文艺”这个话题,李辰冬对于“民族文艺”的阐发最为得力,并将之作为《文艺先锋》的办刊使命,大力倡导“民族文艺”运动。作为文学史现象,“民族文艺”运动的出现,及其所得到的呼应,意味着抗战后期,文艺界对于“民族”话语的普遍认同。第二章重点考察了《文艺先锋》的四个栏目,及其对于“民族文艺”的不同倡导。其中,“短论”栏目,主张“建设性的批评”风气,并以“国家”、“民族”为立场和名义,批判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中的“个人主义”、“市侩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新旧之争等现象,以此建立起“民族文艺”的立场与主张;“论著”栏目,主要以学术话语的形式,将“民族文艺”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其中也有部分学术话语向主流权力话语的靠拢与暗合倾向。例如,一个讨论较为集中的话题——“如何创建新民族诗”,表达了对于新体诗和旧体诗的不满,提出建立“革命的新民族诗”;创作方面,刊物倾向于“与抗建有关”的现实题材之创作,翻译作品,则集中于盟国作家战时作品或经典名篇的译介工作,此外,刊物还以“青年”为对象,发起了许多文艺活动;“书评”,作为一个“严肃”性质的批评栏目,则显示了评者对于文学创作与“时代”、“民族”关系的多样理解。第三章专门考察了抗战后期大后方的都市演剧活动,譬如,演剧的“教育”使命与商业化之冲突,历史剧演出的繁荣与“畸形”问题,“剧本荒”之真义,关于旧戏改编与“新歌剧”运动的意见,“戏剧节”的冷落与剧季演出的问题,以及演技方面的初步探讨等。上述剧运的讨论活动,表明部分剧人们在自我检讨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以前的剧运方向,转而将现实的政治需要、社会教育使命等视为新的剧运方向。上述三章,大致梳理出抗战后期,《文艺先锋》上“民族文艺运动”的提出与倡导情况,及其在各文艺领域里的不同呈现。 下篇介绍抗战胜利以后,国统区围绕着“三民主义”的“民权”、“民生”等建国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建国文艺”运动。共分四章:第四章梳理了《文艺先锋》上关于战后文艺建设问题的讨论,其中包括“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的组织成立、“文艺复员”运动,等等。这些活动,触及了国统区文艺界的一个“组织”或“制度”建设问题。第五章梳理了刊物上关于战后剧运问题的讨论,比如大后方演剧的制度与组织问题,戏剧节上关于剧运前途与危机,以及“如何建立中国民族的演剧体系”等讨论,这些说明战后大后方剧运所面临的时代困境。第六章介绍了国统区“戡乱建国”的文艺政策与文艺动员,体现在《文艺先锋》上的讨论,诸如“新文艺的厄运”说,“描写匪区”运动,以及“戡乱文学”的提出,等等。随着这些讨论,国统区的文艺运动,更多地卷入党派间的矛盾斗争。第七章介绍了国统区“三民主义文艺”的再提出,以及“中国文艺再革命”的讨论,不久刊物停刊,这些问题未能得到进一步的讨论。 余论部分总结了“三民主义文艺”运动的历史命运。“三民主义文艺”其实早在三十年代“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与左联论争时,即已提出;四十年代的再提出,不妨视为三十年代那场论争的一个延续,说明不同派系文人的矛盾,并未随着抗战期间文艺界统一战线的组成(以“文协”为例)而消失,而是在抗战后期随着国共两党矛盾的激化,而进一步得以暴露和加剧。四十年代国统区的“三民主义文艺”运动,事实上构成了与延安解放区文艺运动的对话,共同参与、推动了四十年代的转折年代。不仅如此,“三民主义文艺运动”并未随着国统区的历史而结束,而是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地区继续得以延续,比如推行一时的反共的“战斗文艺”运动,等等。总之,四十年代国统区的“三民主义文艺”运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778561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欣羽;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现场:《当代作家评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