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接受视域中的“文革”手抄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6:46
【摘要】: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文革”十年的中国文学并非一片“空白”,其地下文学,特别是手抄本文学呈现出一种丰富多样的,蓬勃兴旺的生机。与陈思和先生所定义的“潜在写作”不同,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那些更为大众化、民间化、娱乐化、通俗化的手抄本俗文学上。这些手抄本俗文学产生在民间、流传在民间,接受在民间,完全以一种自发的、自由的姿态顽强地对抗着僵化的官方主流文学,成为民间反抗专制文化的有效武器。“文革”手抄本俗文学的成文过程、传播方式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图式富有极强的时代特色,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但是,长期以来,多数研究者认为手抄本俗文学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论者以此为契机,试图从原始资料入手,从接受视域,以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观照“文革”手抄本俗文学,并进一步探析“文革”手抄本受众特殊的接受心理图式。 引言部分简要概述学术界研究“文革”手抄本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论文的研究方向。第一章主要定义“文革”手抄本俗文学,并介绍其分类和源流。第二章从“文革”手抄本俗文学浪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手抄本的成文过程以及传播途径三个方面分析手抄本俗文学在“文革”期间的传播情况。第三章系统分析手抄本读者极富时代特色的接受心理图式。第四章将研究视角延展至“文革”结束后的三十年间,介绍手抄本在“文革”结束后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小冰;“文革”手抄本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谭震;文革手抄本小说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熊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图案造型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8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8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