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发布时间:2020-08-07 22:27
【摘要】: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美学思想上,也具有深刻而系统的文艺观。鲁迅对美学理论建设的追求是积极主动地。他站在“立国”、“立人”的高度,将西方优秀的美学理论纳入自己的文学世界。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他采取的是“拿来”的态度,不排斥亦不盲从,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观。 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鲁迅“拿来”的一本十分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鲁迅的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苦闷的象征》集中阐述了厨川白村关于文艺创作的本质、文艺鉴赏、文艺的批评标准及文艺的起源等理论。思想上的共鸣以及美学理论建设的需要,使得鲁迅对其相当重视。可以说,鲁迅美学思想的诸多观点的形成与发展是和《苦闷的象征》分不开的。通过对《苦闷的象征》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鲁迅的文艺观。 本文以《苦闷的象征》为入手点,通过考察鲁迅对它的借鉴,从而挖掘其中透露出的鲁迅的文艺观。本文认为,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方面呈现出的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观点;二是通过广义的象征实现灵与肉的一致;三是直面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鲁迅对这三方面的借鉴,既是他前期创作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又为他中后期的文艺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6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丹青;;鲁迅的“好玩”[J];东西南北;2011年14期
2 吴中杰;;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J];书城;2011年08期
3 ;鲁迅一生中到底换了几次工作?[J];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年11期
4 佚名;;鲁迅怜子[J];晚报文萃;2011年20期
5 ;鲁迅一生中究竟换了几次工作?[J];少年写作(小作家);2011年07期
6 王峻岩;;鲁迅家的男佣[J];政府法制;2011年17期
7 吴蓉;;从与鲁迅的忘年交看徐
本文编号:2784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