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集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3:32
【摘要】:清儒朱■《文选集释》一书成于道光年间,搜罗宏富,对《文选》之《选》文、《选》 注多所补正,实为整理《文选》必不可少之资料。惜其鲜有专门研究之作,有关评论 亦失于偏颇,本文将不辞舛陋,拟对《集释》提出管见,以为玉引。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朱■生平与著作 朱■(1769—1850),清安徽泾县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供职于翰林院,上 书房,国史馆等处。曾典山东乡试。后辞官归家,历主钟山、正谊、紫阳书院近三十 年。朱氏淹贯经籍,精通汉学,著述甚丰,除《文选集释》外,尚有自撰或编纂之作四 百多卷。 《文选集释》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朱氏家刻本,光绪元年(1875)小 万卷斋刊本,江西重刻本,台湾广文局1974年排印本。流传较广、较易见者为民国 十七年(1928)上海受古书店中一书局据同治十二年朱氏家刻本影印刊行之影印 本。 二、《文选集释》本体研究 本部分从体例和内容两方面对《集释》一书进行分析,认为体例方面,《集释》属 于“集注”体之作,具有该体式著作的基本特征:发明所解之文义;所集诸说之间互 相发明。《集释》一书用力于补正李注,考辨旧说,形式上不是照录全篇,随文集注, 而是于李注有所补正者则辑录之,于李注有所误解者则辩析之,于诸说纷纭者则断 定之,分条著录,有类于读书札记。 内容方面,如朱氏书中《自序》所言,大要有补李注之疏略者,有勘订传刻转写 之舛误者,有补证并引申推阐名物者,有对《选》文、《选》注之旨意进行宜畅者。本 文分其所用力者为如下四类: (1)辑诸说以补李注之类。举凡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地故实,及五臣注之 1 D 能补李注者,广为搜辑。 O)辑诸说以订正《文选》原文之类。 (3)辑诸说以订李注之类。 k)以《选》文A选》注以订他说之类。 三、《集释》之价值与评价 《集释》一书出,则世所谈及清世治《选》学者,鲜有不言及朱琅者,其影响可为 深远。本文认为《集释》之价值在于: *)从体例与内容上发展了清代治《选》学之条理李注一途。《集释》从体例与 内容观之,均于张云檄《选学胶言》,梁章矩《文选旁证》相当,当属于条理李注一途 者。但由于成书时代、刊刻时间及其他社会、政治原因,朱书较张、梁二书影响较 小。朱书之前有张氏二十一卷之《胶言》、有梁氏四十六卷之《旁证》,朱氏著述之艰 难,披阅之广博,可想而知。 (2)《集释》对此前之《选》学研究成果全面进行了整理。尤其是补正胡克家《文 选考异》的偏颇疏漏,征引并驳正了段玉裁涉及《文选》之说,保存了一些段氏评校 《文选》的资料,弥足珍贵。 0 (3)字音、字义、校勘、名物之考辨,不惟有功于李注且可为文字、音韵、训沽诸 学科提供借鉴。 (4)《莱释》一书不惟考据详赡,于辞章之学亦颇有卓见。 评价《文选集释》者,无不推许其有功于《选》学,惟骆鸿凯评其为“吐果之核,弃 药之滓”,有失允当。考骆氏之失在于未详读朱书而下断。骆氏评价之负面影响不 利于世人对《集释》的流传、研读、使用。 对于传世文献之态度应具有历史性的眼光。骆氏之说今天亦当予以敢新审 视。 今人整现《文选X条洲今注,当汲取清儒《选》学鞋作之租粹,取是舍非,嘉势贬 恶。《集释》一书当为重要研读之作。 朱氏《集释》一书为当今集注体著作的编纂捉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和启 发,无论是在《选》学史上f是在注释学的发m_t部是功$W没的。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84680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江庆柏;清代的文选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王立群;论20世纪《文选》学家流派与《文选》学研究分期[J];中州学刊;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2784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