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辛弃疾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09 06:26
【摘要】: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伟大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杂取博学的词人,其词作受到前代很多优秀作家的影响,屈原就是其中予其影响最大的一位。 本文将分别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辛弃疾对屈原的继承与创新。首先,笔者论述了屈原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其次,屈原继承并丰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第三,屈原所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形成了与《诗经》现实主义并列而行的又一新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第四,屈原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悲秋情感也是后世悲秋文学的源头。辛弃疾对屈原艺术成就的继承和创新,首先表现为,他通过直接引用或化用屈原语句和模仿屈赋来进行创作。第二,辛弃疾将屈赋中的比兴手法引入词中,通过拓展“美人”意象的内涵,扩大比兴对象以及创新比兴手法使比兴传统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三,辛弃疾通过借鉴屈原作品中不羁的想象,幻境的创造以及神话的运用,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并有所创新,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较之屈原更加成熟。最后,辛弃疾继承了屈原所开创的悲秋文学传统,其悲秋之情体现为社会忧患与个体忧患的融合,从而使悲秋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第二部分从人格精神方面探讨辛弃疾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首先,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与屈原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们对君主的态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经历了由“慕君”至“怨君”再到“非君”这一过程。笔者主要通过屈原和辛弃疾对君主的态度变化这一视角来反观他们的爱国精神。其次,屈原同情、关心民生疾苦,辛弃疾继承了屈原的民本思想,并在其为政过程中以之为主导思想,体现出了“知”与“行”的统一。第三,二者都具有“狂士”精神。屈原之狂属于积极进取的儒家之狂,辛弃疾继承了这一点,“狂”不仅是其人格精神,也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最后,屈原以光辉高洁的人格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典范,辛弃疾深受其影响。儒家所提倡的忧患意识和弘毅精神在二者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维;千古知音 异代别调——由屈、辛看中国文人处境与心态的流变[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2 尚永亮;悲秋意识与忧患意识异同论[J];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3 陈忻;两宋文人主体精神之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曹利云;;试论辛词之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张玉璞;“我正悲秋,汝又伤春矣!”——宋词主题研究之一[J];齐鲁学刊;2002年05期

6 尚永亮;悲秋意识初探[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殷光熹;试论屈赋对辛词的影响[J];思想战线;1986年04期

8 赵晓岚;屈辞与辛词——兼论南北文化融合与伟大文学作品的产生[J];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9 刘曙初;论杜甫与中国狂士传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陈雪萍;中国古代悲秋文学中的生命意识[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786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6742.html

上一篇:论苏轼文学观  
下一篇:萧红:凝视荒凉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