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晏子春秋》译注商补

发布时间:2020-08-11 14:26
【摘要】: 对古籍及其译注的研究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卢守助先生撰的《晏子春秋译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吴则虞先生著的《晏子春秋集释》,以及其他今人著的《晏子春秋译注》,考证研究该书的文本及今人所作的译注。 本论文分成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是交代《晏子春秋》的版本,《晏子春秋》的成书与流传情况,以及研究的现状。第二章是校释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笔者将在精读卢守助先生所撰《晏子春秋译注》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译注中的字、词、句的训释及翻译,通过比较其他今人《晏子春秋译注》中的训释及翻译,先找出各家在译注中存在的分歧,然后结合语境语义,借助工具书及其他参考文献,再进行比较、考证,就其中某些值得商榷之处,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通过发现力证,支持某一方观点,力求有所补益。第三章是句读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通过反复阅读卢守助先生的《晏子春秋译注》,斟酌卢守助先生对《晏子春秋》原文所作的句读,通过推究语义,比对诸家句读,然后找出其中的不同,或者找出其他前人在此书句读方面存在疑点,针对这些发现,主要从语意和语法形式的角度再进一步推敲,力图给出别于前人的观点,并进行适当论证。第四章是校勘部分。《晏子春秋》作为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言行的一部书,自从柳宗元对本书提出儒墨学派问题的辩论之后,有些人就把它看作是一部伪书。这在一个侧面证明了《晏子春秋》存在多个版本,前人在统一文本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取舍,今本《晏子春秋》才得以成型。但毕竟历时久远,现行文本中依旧难免存在文字脱、衍、倒、讹的问题。卢守助先生的《晏子春秋译注》集中了卢先生在《晏子春秋》校勘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在本论文的校勘部分,就是通过比较诸多版本、推敲语义的方法,考察研究卢守助先生在校勘方面的成果。针对其中的不同,通过比较,寻求例证,或给出自己的解释,或者择善而从,并加以论证,以求文本文义更加合情合理。第五章是结语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显庆;《晏子春秋》并非成于西汉初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刘文斌;;建国以来《晏子春秋》研究的成绩与反思[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3 段巧玲;《晏子春秋》中的礼治思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段巧玲;;《晏子春秋》中的社会救济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天虹;;简本《晏子春秋》与今本文本关系试探[J];中国史研究;2010年03期

6 周云钊;;事以写人——《晏子春秋》的形象塑造方式[J];世纪桥;2007年01期

7 梅次;读《晏子春秋》有感[J];当代建设;1996年06期

8 耿国华;朱岚;;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从《晏子春秋》谏上、谏下论晏子谏君思想[J];管子学刊;2006年03期

9 周云钊;;许国不复为身谋——试论《晏子春秋》的道义精神[J];电影评介;2007年03期

10 许小红;;小说趣味浓厚的《晏子春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名春;;郭店简《老子》校释剩稿[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勋;;《青囊序》校释[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增岳;;《针灸大成校释》摭记[A];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冯立军;;古代东南亚各民族医药卫生习俗述略[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屓孴};;论先秦畴期的禁忌[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七卷)[C];2009年

6 方一新;;敦煌变文词语校释[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榞o

本文编号:2789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9187.html

上一篇:傅雷文艺批评研究  
下一篇:邵洵美与上海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