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文论初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悦;;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J];中老年保健;2011年06期
2 陶善才;方宁胜;张勇;;桐城方氏: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J];书屋;2011年07期
3 汪孔丰;;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程美华;;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凌峰;;《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念论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圣煌;;湘乡文派研究文献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陆德海;;文法理念差异与秦汉派、唐宋派之争[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王英志;;手抄本《袁枚日记》(十五)[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4期
9 朱则杰;;清诗丛考——以全祖望、袁枚、黄遵宪等为中心[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郑家治;;张问陶诗歌本质论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本淳;;袁枚与“桐城派”[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2 杨义;;桐城派与“文章的清朝”——在桐城派研讨会上的讲话[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欧远方;;前言[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江小角;;《余氏宗谱》中所见桐城派名家佚文[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陆联星;;桐城三大家时代学术文化之横观[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杨正明;;枞阳与桐城派[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项纯文;;桐城派评价臆说[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王际明;;浅谈桐城派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后记[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兵;;探析清廷学术宗尚对桐城派文论及其选本实践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双兰斋主;探寻“袁枚遗砚”[N];中国商报;2004年
2 耿朝霞 宋白菲;袁枚诗书媲美[N];中国商报;2004年
3 腾卉荣;袁枚(一)搜集证据找线索 小县令智断疑案[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腾卉荣;袁枚(七) 为民忙碌心甘情愿 为官作奴心力交瘁[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5 腾卉荣;袁枚(五)——辗转两县任县令 倾心为民得民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罗姗;袁枚的“因人论诗”和“因势论诗”[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张梅生;桐城派代表作家故居现状及其价值[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腾卉荣;袁枚(三)选材如当破石拔玉[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腾卉荣;袁枚(六) 为民请命不懈怠 消极厌世欲隐退[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10 苏州大学 王英志;袁枚集外序三篇考释(一)[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玲;袁枚诗学思想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2 郑幸;袁枚年谱新编[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杨峰;归有光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张胜璋;林纾古文论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孟伟;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然;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新道;袁枚文论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车振华;论袁枚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波;析袁枚论“性情”[D];西北大学;2004年
4 张慧姝;袁枚与饮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褚宏霞;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路建国;桐城派文统与道统之关系[D];云南大学;2010年
7 刘希;论袁枚的人生哲学及文学观念[D];四川大学;2002年
8 冯运军;袁枚“性灵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封万超;春墨写性灵[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于洪江;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观探幽[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6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