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明代八股时文对文学的背离与融通

发布时间:2020-08-25 15:36
【摘要】:八股时文是中国古代用于选拔人才的一种标准化文章写作形式,它确立于明代,盛行于明清两个时期,对明清两代文人、文学影响极大。对八股时文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赞美者有之,诋毁者更多。 本研究从明代八股时文产生入手,在梳理把握八股文体发展渊源脉络、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八股时文与明代文学的关系,分析其内含的丰富的文学要素,分析八股时文与文学相左相背又相融相通、互渗影响的复杂关系,进而探寻明代文学特征形成的内在深层机制和根本原因。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而阐明明代八股文是文体初创时期,不同于清代,其积极性合理成分更多,是结合了明代某些文学要素、文学样式之精华、格式精严等特征的一种文章体式,它对明代诗歌、戏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的某些创作特点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促进了评点这种文学批评,特别是小说评点的进一步繁荣。因此,应给八股文以客观历史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胜;;文学何为,散文担当[J];作品;2006年08期

2 王世兴;;文学样式不应分等级[J];朔方;1963年04期

3 方晴;;三分与七分[J];诗探索;1981年03期

4 黄璜;;轰动文学:特征和启示[J];实事求是;1993年04期

5 张小龙;一种仿“超文本”的报告文学形态的出现[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6 王永健;;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中国文学史研究漫谈[J];江苏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7 叶洪;;从宋词的发展探寻文学的灵魂[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川合康三,蒋寅;韩愈探究文学样式的尝试——《画记》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3期

9 方奕;;短信文学:拇指的创意空间[J];阅读与写作;2009年02期

10 费一;;歌曲——成长中的文学样式[J];今日科苑;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颂成;;城市文化是催生文学新样式的肥沃土壤[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尚斋;;纪游文学的发展与曹氏父子的纪游诗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于根元;刘一玲;;运用十八般兵器——论王蒙小说语言的潇洒[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王以宪;;汉乐府诗中的寓言体[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朱金城;;论李白的散文[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6 查屏球;;媒体转换与文学新变——由纸写替代简牍的过程看当代网络文学走向[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蒋文燕;;汉颂作品类型分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伊永文;;“水浒文学”与比较研究[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10 杨振昆;;诗歌创作谈片[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6年

2 叶开;勤劳而诚实的渔夫[N];文艺报;2007年

3 晓雪;为文学之海增添一抹浪花[N];云南日报;2006年

4 谭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让精美的诗感动孩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黄金兰;短信文学热得起来吗?[N];湖北日报;2005年

6 王敦贤;周怞之怞[N];巴中日报;2006年

7 张经武;文学与传媒共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金波;幼儿的精神营养[N];中国邮政报;2007年

9 姬建民;让文学走入平民[N];金融时报;2004年

10 古耜;散文:你到底能不能虚构?[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向红;两宋俗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3 车海兰;朝鲜稗说文学文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6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晓骊;文化冲突与词的演进——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谢耘耕;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红;明代八股时文对文学的背离与融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党;《晨报副刊》与启蒙文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京传;北宋商品经济与文人词价值取向关系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武正满;中学语文四大文学样式的分体裁教学创新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建亮;短信文学论略[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海珍;[D];安徽大学;2003年

7 焦晶;喜剧文学的美学特征[D];山西大学;2005年

8 贾延飞;短信文学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蕾;戏剧翻译中美学品质的再现[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3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3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