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郑樵诗经学简论

发布时间:2020-08-26 13:27
【摘要】: 郑樵是南宋初年一位重要的学者,他的二百卷《通志》在历史学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最多被人们提及。实际上,他所涉猎的范围远远不止史学范畴。本文主要讨论他在《诗经》学研究中的成果与贡献。 已知的郑樵《诗经》学著作包括《诗传》、《诗辨妄》、《诗名物志》、《原切广论》、《诗序辨妄》五种,可以说是自成体系的,可惜全部亡佚。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民国初年顾颉刚的《诗辨妄》辑本约千余字,此外就是郑樵在其他著作中有关诗经的零星言论。尽管如此,由于郑樵最早旗帜鲜明地彻底“批序废序”,他在诗经研究史上影响仍然非常深远。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郑樵诗经学著述考。简单地对《诗传》、《诗辨妄》、《诗名物志》等郑樵诗学著作的内容、特点、成书、流失等经过进行了考证,从而大致勾画出郑樵诗经学著作的整体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专门讨论郑樵诗经学的主要内容,具体又分为“诗主在乐章”、“诗序之妄”、“名物训诂”三个方面。指出“诗主在乐章”是郑樵诗经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其他观点可以说都是建立在这个观点基础之上的。“诗序之妄”则是郑樵诗经学的标志性观点,所以所占篇幅较大,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详细讨论。指出“有可经据则言其人,无可经据则言其意”是郑樵认为的卫宏作序主要方法,而郑樵批驳诗序所用的主要方法则是“以史证诗”,就是找出诗序所述与诗中内容或史实相矛盾之处来证明它的伪作,这是十分科学的证伪方法。“名物训诂”则略显宽泛,对郑樵以诗经名物为主的名物训诂学简单作了一个介绍。另外这部分最后还加入“郑樵诗学之思想”一节,深入探究郑樵诗经学的主导思想,首先是受“理学”思想影响而立足原典以探求诗经本真的思路,其次是反对空谈的“实学”思想。第三部分是郑樵诗经学之影响与评论。列举了对郑樵诗经学正、反两方面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怀兴;;清代对宋元明六书学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2 白帅敏;;两宋史家词浅论[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3 王利娟;;“风”——民间诗歌[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4 漆明镜;;平、清、瑟三调之于“相和”、“清商”[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村山吉广;江口尚纯;顾晓雪;李杨;杨帆;;《诗经》研究文献目录(日文篇)——明治元年~平成二年(1868~1990)[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2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05年获赠图书一览表[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陈湘;;浅论红雨楼藏书[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鑫亮;再三致意是“会通”[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吴怀祺;《通志》:富有活力的史学批评著作[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艳 刘玉洪 孟凡星;行者无疆 学者无畏[N];连云港日报;2008年

4 林剑冰邋徐向阳;莆田文学之花为何这样红?[N];福建日报;2008年

5 董智永;田国福:收藏 《诗经》 版本第一人[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山西大学文学院 郑伟;郑樵《诗》学思想特质及其贡献[N];光明日报;2011年

7 阎树军;两问谢无量[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苏州 坚之;谢无量墨迹条幅[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何镇邦;严师驾鹤去师恩无尽期[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王家祥;《孙膑兵法·八阵》应有图[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薄守生;郑樵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房瑞丽;清代三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孙娟;《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薛立芳;毛奇龄“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成;郑樵诗经学简论[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杨涛;诗经地名略考[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洋;《诗经·曹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苏日旭;《诗经胡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李倩;《诗经·鲁颂》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朱金发;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李川豫;《诗经·七月》与先秦礼乐文化[D];河南大学;2010年

8 王乃瑞;《诗经·豳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红玉;《诗经·豳风·七月》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辛娜娜;《诗经·二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