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3:35
   1937年11月12日,随着国军西撤,“孤岛”正式形成。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空段,“孤岛”文学也以其鲜明的独立性凸现于现代文坛。上海的沦陷以及大批新文人内迁,使上海失去了战前新文学中心的地位。然而政治的变动与经济的畸形繁荣,反而生成出一个别有风致的孤岛文学空间。围绕着孤岛文学场域的重建,文学期刊呈现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阶段与四种类型。 在孤岛初期近乎空白的文坛上,文学期刊成为孤岛文学空间重建的最重要力量。各派文学力量在互动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价值取向。战争时期,救亡无疑是新文人们的首要职责,以左翼文人为主的作家们对国家的苦难投以深情的凝视。同时,一些自由主义文人以及格于环境暂时放弃救亡任务的左翼文人,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扛起了启蒙的大旗。此外,商业气息的涌动与低气压的时代因素,也使消闲重新成为文学期刊的主潮之一。 涵盖着文学作品的发表,新作家的培植,各派文学空间的建构等多种因子的文学活动,是孤岛文学期刊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文学期刊的文学史意义。征文是孤岛文学期刊文学活动的一个亮点,其实践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值得称道。左翼文人依靠着“鲁迅风”式的杂文,实现着自己的文学使命,《鲁迅风》的创办记录了他们忧国伤生的神色,也承载着孤岛时期杂文的创作。《西风》在孤岛上则提倡西洋杂志文运动,试图用贴近人生的语文观全面颠覆现有的散文观念,这是论语派对五四新文学反思后的结果。 孤岛众多文学期刊中,《文艺阵地》、《宇宙风乙刊》以及《小说月报》这三者值得重点审视。《文艺阵地》是全国抗战文艺的一面旗帜,历经茅盾、楼适夷两任编辑,其上的抗战文艺理论建设卓有成效,也是孤岛上唯一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刊物。《宇宙风乙刊》是论语派文学观在孤岛上的延续,为自由主义文人提供交流平台,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面貌的种种影响,都体现着孤岛时期论语派的意义。《小说月报》产生于孤岛后期,推动旧派通俗作家的全面复出,引入新文学作家并培养新的文学力量,以文学批评促进新旧融合并引导读者的阅读趣味,构成了它的三大活动主体。作者群体与读者市场的双重推动,使《小说月报》在抗战时期上海通俗文学中心的形成中居功至伟。 孤岛文学期刊内部互动的同时,也与国内其他地域以及海外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孤岛不孤”成为孤岛文学环境的最好写照。在文学期刊多向的交流与互动中,孤岛文学的面貌得以最终生成。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峰;;顽强的的短喙鸟[J];大家健康;2010年09期

2 ;孤岛守望者[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

3 郭剑敏;;当代文学学科视域下的文学期刊及其史料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颜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内地传播的基本阶段与流变趋势——以文学期刊为中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挺玺;;从文学期刊看四十年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流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凡修;;细小本身(组诗14首)[J];诗选刊;2011年08期

7 朱庆林;;生命的灯塔[J];武当;2011年09期

8 朱庆林;;生命的灯塔[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1年09期

9 ;国产故事影片《孤岛惊魂》简介[J];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07期

10 周志雄;;江山代有文才出——关于90后写作[J];山东文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明;;文学期刊的读者空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2 李舫;;文学期刊:面对市场的角色定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3 武翩翩;;传统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杨晓敏;;从文化到产业——我看文学期刊的市场化生存[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姜德明;;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曲芳;贺莉;孙广洲;秦文莉;;计及停电用户数的孤岛划分模型[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沈明逸;;消除孤岛,实现集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A];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三届常务理事会论文选编[C];2004年

9 赵云军;唐巍;张立梅;王少林;;多目标分布式发电孤岛优化划分[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任逍遥;;孤岛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家论“信息孤岛”[N];光明日报;2002年

2 记者 咸江南;文学期刊由大学来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记者 易飞 实习生 王媛;全省文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安陆举行[N];湖北日报;2008年

4 商报实习记者 李鹏;痛并坚持着文学期刊自我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新年文学期刊:名家新作最亮眼[N];文学报;2009年

6 邵永胜;文学期刊的创新与机遇[N];文艺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文艺橙;纯文学期刊需要政策扶持[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悠扬 实习生 杨晶晶;“80后”创造文学奇迹[N];深圳商报;2010年

9 匡生元;我看纯文学期刊的生存危机[N];太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金中平 周生齐 李纯 石之光;“孤岛”壮歌[N];湖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琴;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旭东;基于图论的智能电网最优孤岛划分模型和算法[D];天津大学;2011年

4 侯梅毅;分布式同步发电机的孤岛检测原理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敏杰;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月梅;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爱玲;从文学期刊的演变看市场对文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德英;《萌芽》:困境中的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松锋;“通俗”的意义与限度[D];河南大学;2012年

5 蔡济玮;并网DG系统孤岛检测及划分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徐雅颖;《萌芽》的市场化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丁婕;四十年代文学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金方梅;贵州喀斯特地区孤岛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9 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10 郭海燕;当代文学第一现场勘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1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1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