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4:49
   本篇论文试图从文学接受与传播的视角,通过对建安文学的生成、传播、影响效果的考察,探讨建安文学的文化价值及其文本的内在构成,剖析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期待视野同一定时代读者群原有的期待视野之间的交融关系,从中把握和总结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本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上编主要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的角度切入,对史著、子书、总集别集及历代大量的诗话、笔记、选本、注本和散见于各种丛书杂录中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纵向方面探讨建安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接受状况、接受过程的历时性和交流系统的共时性,以及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把作家、作品、读者的相互关系上升到期待视野变化的高度来考察。属于接受研究。下编重在文本效应研究,即在上编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个案或范式的横向研究,探讨建安文学文本在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具有何种功能等理论问题。既努力揭示出建安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效果,也分析读者对建安文学文本流传的制约作用,并将这种交融关系放在历史的发展系统中加以认识,探讨其规律,勾画其发展脉络。在研究方法上,既吸收借鉴西方理论方法的合理成分,也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方法,注重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I206.2;I209.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娟;曹植诗歌接受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肖波;初盛唐诗人与建安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杜凤侠;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清华大学;2006年

4 侯昕燕;《荷塘月色》阅读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1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1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