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09-22 10:06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班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侧重于在对汉代文学和文学思想发展的整体观照中,探讨班固文学思想的形成原因,阐述其在汉代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同时,也通过对班固文学观念的研究,把握汉代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班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其在汉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继而着重分析了在汉代文学中较为重要的三个问题:汉代文学的摹拟与创新、经学对汉代文学的复杂影响和汉代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纬度。这三个问题不仅对于了解班固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能为下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论文第二章主要讨论汉代文人心态的嬗变过程及其与班固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的内在关联。班固弥合了在普遍存在于西汉文人著作当中的作家与汉家政治的紧张感和疏离感,代之以新的自我身份的认同,重塑其著述事业与现实政治的关系。这对于他对汉代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论文第三章主要结合班固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通过对其代表作《两都赋》的分析,阐述班固对于前代作家文学创作经验和文学思想的继承、反思、驳正和新变。在西汉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如扬雄《法言》一般对辞赋创作的深刻自省和严厉批评,又有如王褒《四子讲德论》那样蕴含创新的著作。班固通过其文学创作的实践,既发扬光大了前代作家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其所面临的辞赋创作中的理论问题。 论文第四章主要讨论班固的经学修养,通过对汉代经学发展的疏理和对东汉学术状况的分析,指出班固在学术上属于东汉时期的“通人之学”,于汉代经学兼容并包、不主一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代《诗》学和《春秋》学对于班固影响。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敏;彭薇;;司马迁与班固“游侠观”之比较[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2 张翔;张倩;;论胡祗恲《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性[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3 孔庆蓉;;傅玄的文学思想[J];前沿;2011年12期

4 赵燕平;何培忠;崔玉军;;当代斯洛伐克的中国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杨许波;;杜甫汉赋词汇入诗考说[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6 温成荣;;中唐诗风的转变及其对宋诗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王娜艳;;何良俊著述版本传播及其文学思想考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新;;陈子龙与西陵十子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陈育宁;;论胡应麟与王世贞之交谊[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薛梅;;汤显祖与唐顺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笑萍;;班固与班姓[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显中;;司马迁和班固经济思想比较[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3 赵建新;;蒋士铨文学思想散论[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4 吴长庚;;蒋士铨文学思想初探[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5 郝兆矩;;浅论刘基的文学思想与诗文[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6 李景华;;魏源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平;;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8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季甄馥;;瞿秋白《俄国文学史》的时代意义及其文学史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10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桂玲;专家研讨陈思和文学思想[N];文艺报;2010年

2 田静;“司马迁班固文化比较研讨会”在咸阳召开[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燃青;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江晓原;班固左思也是科学家?[N];文汇报;2001年

5 记者 刘建国;李国瑞会见南非国民议会交委主席班固女士一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湘潭大学 赵成林;“赋者古诗之流”说略[N];光明日报;2007年

7 西木 编译;将精致与自然完美融合[N];中国花卉报;2007年

8 王京儿;大汉赌徒与兰台挽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边家珍;经学意识与汉代的屈骚评论[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龙敏君;对话与交往[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秀艳;庾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3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4 陈姝君;李维与班固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娟;周作人文学思想略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魏宏远;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杨钊;杨慎研究——以文学为中心[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宏韬;《毛诗正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梅;颜之推文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付佩佩;梁实秋早期文学思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康卫国;扬雄的文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昆;岛崎藤村文学中的自我[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刘尊举;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转变及成因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付荣;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大众化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侯培;陆龟蒙散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孙勇;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纪军妮;彰显中国古代文论文本的特色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4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4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