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刘禹锡的贬谪心路探析

发布时间:2020-09-22 19:08
   本文把刘禹锡置于中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以政治受挫为切入点,以贬谪期内的心路历程为主要关注对象,并按照刘禹锡贬谪时段的不同,分贬谪初期、贬谪中期和贬谪晚期三个阶段来探析其心态的不同特点,力图在全景观照中揭示出历时变化,进而分析其人格精神。目的在于尝试突破刘禹锡心态研究中的片断性与孤立性,力求全面与动态地把握其生命与情感历程。对古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不仅具有时代意义,亦有现实意义,它必将启示今人对人生的思考与选择。 三个阶段内心态表现为不同特点,初期主要是苦闷与反思,中期变得理性而平静,晚期则显得疏放与自适。在整个贬谪期内,既有对现实生存的关怀与适应,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固守。而其心路的总体走向是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转变,即从笼罩内心的强大外力下解脱出来,最终获得较为轻松的心境和意识。尤其在这过程中,他始终立足此岸,坚持人生在世的基本立场,否定遁世与出世,所以更接近真实的人生与人性。 在探析刘禹锡的贬谪心路时,既上溯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选择,又兼顾他身处的特定时代和生命形态的改变,同时着眼于他与同时代人相比较而具有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突出其人格精神与典型意义。
【学位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芒;曹淼;;李德裕袁州赋作的迁谪情怀[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英;;在悲苦不振中沉沦自灭——谈秦观贬谪词的情感轨迹[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林阳华;;沈辽贬谪的双重心态与永州地域文化[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4 潘筱劏;;论刘长卿悲剧性格铸成的原因[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海燕;;论西汉抒情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娟;袁天芬;;从贾宝玉“女子三变论”看婴宁[J];华章;2011年1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介中;;老年心理特点和心态变化疏导[A];老年学论文集(四)[C];2001年

2 张玲;;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心态变化及心理调治[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高文斌;陈祉妍;王一牛;史占彪;杨小冬;张建新;;SARS疫情期间公众心态变化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耿静;曾立荣;;口腔急诊科分诊护士工作的重要性[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许翠萍;陶曙;徐琦;;专家门诊的规范化管理与实践[A];2007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薛继芳;张瑞珍;刘爱信;;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预测及护理干预[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鲁翠华;;钢铁企业职工劳动心理和劳动生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9 陈晓莹;;红黄蓝与黑白灰——谈当代中国油画色彩的置换与衍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徐同巧;;专家门诊的规范化管理与实践[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莲庭;“新形象”折射心态变化[N];人民日报;2010年

2 过金园;面对改革,干群心态变化大[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王德明 记者 童顺鸣;创业 进厂 冬修[N];四川日报;2009年

4 王郁田;从“心”做起[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白 岭;高价股回落透出什么信息[N];证券日报;2005年

6 周跃;关心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N];经理日报;2007年

7 周青前;老人“心病”中药调[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银泰证券;保持适当谨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班彦钦;时代的歌者[N];山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沈刚;11日:平静中蕴涵信心[N];工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俊玲;公安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阿聪;论盛唐文人的论谪心态[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伯江;刘禹锡的贬谪心路探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臧明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心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青松;晚清知识分子心态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伟栋;从刘禹锡诗文探究其人格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5 刘美玉;柳宗元书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代玲俐;丁酉科场案与吴兆骞心态变化及文学风格演变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银芳;入狱贬谪与刘长卿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星慧;曹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红红;绍圣以后党争与张耒后期诗歌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彬;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4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4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