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成德;;新版《郁达夫全集》未录之日记、书信与诗文[J];新文学史料;2012年02期
2 孙璐荃;;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主义解读[J];大众文艺;2019年08期
3 刘鹏;黄少美;;浅析郁达夫的内心世界[J];文教资料;2016年17期
4 王秀琳;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悲剧性[J];语文学刊;1989年06期
5 周行;论郁达夫小说的沉郁美[J];语文学刊;1991年01期
6 善文;;郁达夫旧居[J];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6期
7 汤志辉;;郁达夫关于福建的两篇佚文[J];新文学史料;2017年01期
8 蒋成德;;郑子瑜先生的郁达夫旧体诗研究及其贡献[J];语文学刊;2017年03期
9 陈海疆;;俄罗斯文学的忏悔意识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谭秀珍;;试论郁达夫忧郁的情感根源[J];戏剧之家;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建钢;;让素质教育和人文特色并驾齐驱——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年
2 张梦阳;;郁达夫散文创作漫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温儒敏;;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5 赵学勇;;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6 罗成琰;;郁达夫与中国文人传统[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7 补;;郁达夫谈郭沫若写《濻雏》[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8 吴承诚;;茅盾与郁达夫创作中爱情描写比较研究[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9 于俊杰;;颓废中的愤激与淡泊——郁达夫小说的多面性[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年
10 蔡震;;郭沫若与郁达夫悲剧观比较[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心海;郁达夫佚函《回杭观感》[N];文汇报;2019年
2 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郁达夫的文学地图[N];海南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李润文;作家郁达夫:办刊著文宣传抗战[N];中国青年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沈敏琦;郁达夫:以笔作枪铸风骨[N];浙江日报;2015年
5 陈宁;郁达夫小说的创作情性[N];文艺报;2012年
6 周明全;郁达夫散文的情怀[N];文艺报;2012年
7 毛慧;郁达夫衢州屐痕里的史学意味[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周慧虹;“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特色[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丁杨;“郁达夫小说奖”日前完成论证[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李杭春;新版《郁达夫全集》“新”在哪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震海;20世纪初韩·中留日作家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澄霞;创造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论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耿青霞;自杀之舞[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元妮娜;日本经历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D];青岛大学;2010年
4 孔朝晖;劳伦斯与郁达夫作品性爱主题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齐梅;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空间[D];南京大学;2014年
6 李晔;郁达夫小说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王鹏;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谭小明;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D];湘潭大学;2014年
9 白茹;从人文精神出发看郁达夫的三种艺术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晓燕;郁达夫小说中的疾病书写[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