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0-09-24 05:59
   郁达夫是个思想出位的作家,一生波折无数,其生活轨迹以及作品皆为世人瞩目,当然也不乏对其诟病者。多数研究者都从郁达夫作品思想和艺术的角度入手,评判其高低优劣。本文拟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从郁达夫的人格特点锲入,诠释郁达夫人格中的重要侧面——阴柔倾向,及其在生活和作品中的渗透。 郁达夫的阴柔有两层含义:阴郁和柔弱。本文涉及的“阴柔”指阴郁和柔弱。阴郁包含自闭、自卑、颓废,依附性强、逃避苟且等性格元素,柔弱则意指在创作中感性多于理性,文笔幽怨,缺少气势。郁达夫的作品在主题的划定和题材的选取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叙事方式内倾,语言柔化,结构松散流动,皆流露出阴柔的味道。概括起来,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即为性格阴郁,文风柔弱,总体特征上呈女性气质。 但是郁达夫并不尽是阴柔,他仍然有阳刚的一面。他的颓废即影射了阴阳的争斗,旧体诗和晚期作品中呈现出些许阳刚,也反映了人性普遍的挣扎。本文通过剖析阴柔文化,以观时下部分文化元素,追根寻源,共探深意。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成德;;新版《郁达夫全集》未录之日记、书信与诗文[J];新文学史料;2012年02期

2 孙璐荃;;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主义解读[J];大众文艺;2019年08期

3 刘鹏;黄少美;;浅析郁达夫的内心世界[J];文教资料;2016年17期

4 王秀琳;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悲剧性[J];语文学刊;1989年06期

5 周行;论郁达夫小说的沉郁美[J];语文学刊;1991年01期

6 善文;;郁达夫旧居[J];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6期

7 汤志辉;;郁达夫关于福建的两篇佚文[J];新文学史料;2017年01期

8 蒋成德;;郑子瑜先生的郁达夫旧体诗研究及其贡献[J];语文学刊;2017年03期

9 陈海疆;;俄罗斯文学的忏悔意识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谭秀珍;;试论郁达夫忧郁的情感根源[J];戏剧之家;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建钢;;让素质教育和人文特色并驾齐驱——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年

2 张梦阳;;郁达夫散文创作漫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温儒敏;;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5 赵学勇;;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6 罗成琰;;郁达夫与中国文人传统[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7 补;;郁达夫谈郭沫若写《濻雏》[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8 吴承诚;;茅盾与郁达夫创作中爱情描写比较研究[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9 于俊杰;;颓废中的愤激与淡泊——郁达夫小说的多面性[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年

10 蔡震;;郭沫若与郁达夫悲剧观比较[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心海;郁达夫佚函《回杭观感》[N];文汇报;2019年

2 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郁达夫的文学地图[N];海南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李润文;作家郁达夫:办刊著文宣传抗战[N];中国青年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沈敏琦;郁达夫:以笔作枪铸风骨[N];浙江日报;2015年

5 陈宁;郁达夫小说的创作情性[N];文艺报;2012年

6 周明全;郁达夫散文的情怀[N];文艺报;2012年

7 毛慧;郁达夫衢州屐痕里的史学意味[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周慧虹;“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特色[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丁杨;“郁达夫小说奖”日前完成论证[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李杭春;新版《郁达夫全集》“新”在哪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震海;20世纪初韩·中留日作家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澄霞;创造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论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耿青霞;自杀之舞[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元妮娜;日本经历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D];青岛大学;2010年

4 孔朝晖;劳伦斯与郁达夫作品性爱主题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齐梅;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空间[D];南京大学;2014年

6 李晔;郁达夫小说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王鹏;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谭小明;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形象[D];湘潭大学;2014年

9 白茹;从人文精神出发看郁达夫的三种艺术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晓燕;郁达夫小说中的疾病书写[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5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5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