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史记》对民间文学资料的吸收和运用

发布时间:2020-10-18 10:05
   立足于《史记》文本,本文对《史记》吸收和运用民间文学资料的原因、原则、表现和意义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对于《史记》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前人已进行过一些研究。本文绪论在对这些研究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尚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进行简单梳理后,论证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并对《史记》中涉及民间文学资料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司马迁吸收民间文学资料入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其必要性在于司马迁修撰上起黄帝、下至当代之通史的目标与文献史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可能性在于司马迁对民间文学史料价值的认识。司马迁吸收民间文学资料入史既有明确的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神话主要采用经过历史化而变得典雅的部分,传说采用有助于实现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标的部分,民间谣谚采用能反映人民历史评价的部分,但司马迁在“爱奇”审美追求的影响下对上述原则有所突破。《史记》对民间文学资料的吸收是广泛而深刻的,其广泛性表现在吸收民间文学资料的篇幅、频率和体裁的多样性上,其深刻性表现在《史记》语言、思想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借助民间文学资料,司马迁构建了长达三千年的通史,验证了文献记载的真伪,形成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平民立场,促进了《史记》的传奇性、人物的典型性和语言的通俗化。因此,民间文学资料的吸收和运用,对于增强《史记》的史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史记》与民间文学关系研究之综述
    二《史记》中民间文学资料范围之界定
第一章《史记》吸收民间文学资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文献史料的有限性
    二民间文学的史料价值
    三司马迁的民间体验
第二章 司马迁采用民间文学资料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一神话:择其言尤雅者
    二传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三谣谚:人民的心声,社会的明镜
    四爱奇:司马迁取材的偏好
第三章 《史记》吸收民间文学资料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一神话和传说:成章连篇
    二歌谣和俗谚:量多面广
    三通俗化语言:根在民间
第四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间文学功不可没
    一贯通三千年历史
    二验证文献记载
    三弘扬民间精神
    四提升文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铁娜;汉代非主流文学与汉代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文风;唐代《史记》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季荣荣;论司马迁语文教育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4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