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激情下的科学话语
发布时间:2020-10-18 11:38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在近代西方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冲突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最终成为了人们判断事物、认识世界的权威。五四作为中国的启蒙时代,秉承重新估量一切价值的精神,积极吸收先进的思想学说以改造中国已有文化,从而应对现代生活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本文的意图就是在话方和中国两个背景之下考察五四时期科学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内的应用。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科学的概念及意义
一、范式理论与科学概念
二、笛卡尔的意义
三、康德的最后革命
四、科学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五四时期的科学话语
一、问题的来源
二、问题的出路
三、解决的方法
第三章 文学话语中的科学意义
一、科学可以解释文学现象?
二、早期白话新诗出现的原因
三、郭沫若诗歌的底色
四、鲁迅文学的生长点
结语
注释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6248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科学的概念及意义
一、范式理论与科学概念
二、笛卡尔的意义
三、康德的最后革命
四、科学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五四时期的科学话语
一、问题的来源
二、问题的出路
三、解决的方法
第三章 文学话语中的科学意义
一、科学可以解释文学现象?
二、早期白话新诗出现的原因
三、郭沫若诗歌的底色
四、鲁迅文学的生长点
结语
注释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岳凯华;科学精神与五四文学的理性品格[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周仁政;“五四”科学拜物教与现实主义文学运动[J];齐鲁学刊;1999年05期
3 王富仁;;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逆向性特征[J];文学评论;1989年02期
4 王富仁;“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J];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5 宋剑华;;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46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4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