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以血代墨:梦醒时分的女性写作

发布时间:2020-10-20 03:2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关注女性命运的女性作家。她们以 特有的人生体验、独特的视角和极具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创作了一批耐人寻味 的女性题材的作品。这批女作家已经不再是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 义者,而是在性别意识的觉醒过程中表现年女性的生活现状、生存困境与挣扎 的过程。一种被指称为“个人化”和“私人化”的女性写作堂堂正正地走进了 文坛,她们对女性经验和女性心理全方位敞开,对个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命体验 的书写,对个体欲望的书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从她们的作品中,我们不 难领悟到重新扣问性别的意义。 《以血代墨:梦醒时分的女性写作》一文将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的历史情结与创作冲动,以及这一时期女性文学 的几大主要特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经验与女性的书写。这 部分主要就女性心理、女性经验与公共话语、女性现实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 女作家创作的新视点,即对个人命运的关注;第二部分从女性神话与现代巫女 两个方面突出女性写作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对女性的歌颂和对男性社会的反 叛。以往历上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天使”和“恶魔”两 大类,都是按男性设定的标准来塑造的,扁平而没有个性。90年代女作家塑造 的女性形象,不再以男性的好恶为参照,而是大胆披露女性经验与身体体验, 写女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现实,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有血有肉。第三部分女 性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的书写,主要从女性家族历史与母女关系方面突出女 性创作中对女性生命链条缺席的存在这一历史的扣问与探询,并且对新历史时 期新型母女关系作了重新书写,从而揭示女性的生存现状。 总之,90年代的女性文学体现了一种对于人类生存限度与可能的诗性表 达,这是一种源于女性身体经验并终结于女性身体与经验的表达。她们能够把 长期以来没有机会表达的女性经验、视点、对于社会的加入以及对生活水平的 观察书写出来。无论是在性政治颠覆的策略上,还是在女性性别书写的文化反 叛的格局中,抑或是在迷宫的反讽架构上,她们的作品都以其美学和诗意上巨 大而鲜明的隐喻性,能动地穿透当时生活,在90年代的文化长河中,形成一 幅“双调夜行船的迷人图景”。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内客提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性别意识的复苏
一、 个人经验和女性的书写
    1、 无限的女性心理学
    2、 私人经验与公共话语
    3、 重写女性现实
二、 女性神话和现代巫女
    1、 女性神话
    2、 现代巫女
三、 母亲谱系的梳理和母女关系的重新书写
    1、 女性谱系的清理
    2、 母女关系的书写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骏涛;;关于女性写作悖论的话题[J];山花;1999年04期

2 王玉;;女性经验:女性写作的误区[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荣光启;;“夜半”的女性写作——阿毛诗歌解读[J];诗探索;2008年01期

4 王艳芳;;女性历史的想象与重构——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女性写作[J];华文文学;2006年05期

5 屈雅红;;从本质到关系:女性写作的来路和去向[J];理论与创作;2006年05期

6 王志华;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女性写作与母亲谱系[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6期

8 张莉;;当代六十七位新锐女作家的女性写作观调查[J];南方文坛;2019年02期

9 田泥;;切换:在城市与乡野之间——观察当下女性写作视角之一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06期

10 王晓华;;当代女性写作的过渡地带——读谢络绎小说集《到歇马河那边去》[J];创作评谭;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素平;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女性写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6 田美莲;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8 王艳峰;从依附到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若松;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妤;以血代墨:梦醒时分的女性写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学丽;从网络女性形象的建构看网络女性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海天;“葵花”找寻于“密林中”[D];山东大学;2018年

4 邵巧治;女性写作话语策略[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骞;试论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写作[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陶冶;试析“雌雄同体”理论在女性写作上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莹;论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反叛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翟芳平;论阴阳思维下女性写作的新范式[D];南京大学;2015年

9 蒋青芳;论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路向[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志华;女性意识及其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4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4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