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折衷”四论
发布时间:2020-10-20 13:48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作为“寡二少双”(谭献《复堂日记》)的划时代文论巨著,其成就的取得,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应得益于刘勰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而就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 本文对于刘勰“折衷”方法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文心雕龙》的“折衷”方法从总体上进行必要的探析;其二、以《文心雕龙》《正纬》、《辨骚》两篇为例,对刘勰“折衷”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 在第一部分中,笔者对《文心雕龙》中的“中(衷)”、“折衷”观念以及刘勰的“折衷”标准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刘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衷)”、“折衷”观念创造性地引入其论文中,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体系;《文心雕龙》的“折衷”方法是以对象的“势”、“理”为依据,以对事物“擘肌分理”的过程为基础,对评价对象进行扬弃、取舍。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笔者集中对《正纬》、《辨骚》两篇“折衷”方法的具体运用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笔者认为,刘勰所说的“正纬”、“酌乎纬”、“辨《骚》”、“变乎《骚》”四者,均是运用其“折衷”思维模式得出的结论。这一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知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及其置《正纬》、《辨骚》于“文之枢纽”的原本意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最后一部分中,笔者从训解“博徒”之义入手,对《辨骚》篇“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一句所体现的“折衷”观念,进行了补充说明。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文心雕龙》“折衷”研究述评
二 对于本选题所作的几点说明
《文心雕龙》“折衷”探析
一 《文心雕龙》中的“中(衷)”
二 《文心雕龙》中的“折衷”
《文心雕龙·正纬》“折衷”释读
一 谶纬略论
二 论刘勰的“正纬”
三 论刘勰的“酌乎纬”
《文心雕龙·辨骚》“折衷”解义
一 对汉人评屈论点的回顾
二 论刘勰的“辨”经、《骚》异同
三 论刘勰的“变乎《骚》”
《文心雕龙·辨骚》“博徒”正解
一 诸家对“博徒”的释解
二 古代文献中的“博徒”用例
三 对《文心雕龙·知音》“博徒”的释解
四 对《文心雕龙·辨骚》“博徒”的释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8760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文心雕龙》“折衷”研究述评
二 对于本选题所作的几点说明
《文心雕龙》“折衷”探析
一 《文心雕龙》中的“中(衷)”
二 《文心雕龙》中的“折衷”
《文心雕龙·正纬》“折衷”释读
一 谶纬略论
二 论刘勰的“正纬”
三 论刘勰的“酌乎纬”
《文心雕龙·辨骚》“折衷”解义
一 对汉人评屈论点的回顾
二 论刘勰的“辨”经、《骚》异同
三 论刘勰的“变乎《骚》”
《文心雕龙·辨骚》“博徒”正解
一 诸家对“博徒”的释解
二 古代文献中的“博徒”用例
三 对《文心雕龙·知音》“博徒”的释解
四 对《文心雕龙·辨骚》“博徒”的释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蓉蓉;《正纬》与谶纬——《文心雕龙·正纬》篇辨正[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金坤;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辨骚》篇“四同”、“四异”论脞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李金坤;刘勰楚辞观简论——以《文心雕龙·辨骚》篇为中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刘畅;《文心雕龙》:尚北宗南与唯务折衷[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848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4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