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概况
第一节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的渊源
第二节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的地域分布
第四节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的一般活动形式
第二章 科举与明清江南文社
第一节 明清江南文社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影响明清江南文社的因素
第三节 明清江南文社的影响与意义
第三章 明清江南家族与结社
第一节 明清江南家族状况概说
第二节 明清江南家族对结社的促进因素
第三节 明清江南家族结社的类别及特点
第四节 明清江南家族结社的意义
第四章 明清江南耆老与结社
第一节 明清江南怡老诗社概况
第二节 明清江南怡老诗社兴盛的原因
第三节 明清江南怡老诗社活动及其创作
第五章 清初江南遗民与结社
第一节 清初江南遗民结社概况
第二节 清初江南遗民结社的特点
第三节 清初江南遗民结社的活动
第四节 清初江南遗民结社的文学创作——以莲社《顽潭诗话》为代表
第六章 文学群体与文人结社
第一节 与结社有关的明清江南文学群体概述
第二节 文学流派与文人结社
第三节 梁溪诗派与云门诗社
附论 关于复社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再论复社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复社兴起的因素再探
第三节 复社的组成及其与各分社的关系
结语:逝去的风雅
附录:明清江南文人结社考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郁;;文人之风[J];前线;2011年08期
2 刘志刚;;“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吴满强;;明亡清兴之际三方势力的博弈[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4 朱国勇;;灾年怪招[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11年09期
5 莎日娜;;明清之际通俗小说中的“时政评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付优;;明清女性结社综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郑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8 王卫平;黄鸿山;;继承与创新:清代前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以彭绍升为中心的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林留根;;江南土墩墓相关建筑遗存的发现与研究[J];东南文化;2011年03期
10 张兵;张毓洲;;庄廷鑨《明史》案与清初江浙文学生态[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华;近代观念之先声[D];苏州大学;2011年
2 王文荣;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裴宏江;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金元;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与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海莹;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学展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金环;论吴伟业的“诗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陈雪军;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良镭;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春彦;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萍;民国时期江南旅游的近代化历程(1912-1937)[D];扬州大学;2005年
4 杨敬;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瑞军;易堂九子与清初学风[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徐明;论植物主题造景及在江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马峰燕;江南传统建筑技术的理论化(1520—1920)[D];苏州大学;2007年
8 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连文;论明清之际大同地区卫所职能的转变[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李中会;元代典卖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8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4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