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南”与周代礼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04 23:09
“二南”在《诗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关于“二南”的得名、地域、时代以及文化性质等问题,历代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存在着普遍的误解。只有把“二南”放在周代礼乐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结论。本文结合周代礼乐制度,分三个部分对“二南”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第一部分,从“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谈起,结合周人以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念与周代的方国制度,参酌多种文献对此进行考证。首先辨析历代关于“二南”得名的各种说法,即“南化说”、“南国说”、“南乐说”等;其次阐释“二南”得名的原因并结合具体诗篇来分析“二南”的地域范围,认为:周南、召南的得名与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南即成周以南,依孔颖达《正义》所言“召是周内之别名”,召南应是成周以南即周人观念中“南国”的一部分,故把《周南》、《召南》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为恰当。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周文化的传播与“二南”的文化性质问题。首先在与国风其它部分的比较中,探讨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本文从周公制礼作乐谈起,叙述西周时期“天下”在礼乐文化笼罩下文化的高度统一性,以及周文化向周边部族各区域传播并融合各部族文化的现象。其次联系周代政治地理的变化及地域文化的时代变迁阐释“二南”的文化性质。关于“二南”的文化性质问题。许多研究者认为十五国风中不见楚风,“二南”应该是“楚风”。这是由于没有把部族势力的消长和地域文化的发展变迁结合起来观察历史现象,才得出的错误观点。本文针对“二南”楚风说,探讨了“二南”的部族文化属性。 第三部分,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阐释“二南”的教化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本文首先从《关雎序》“风天下而正夫妇”一语所揭示出来的政治教化功能进行论述,分析《诗序》对“二南”诸篇主旨的阐释。其次结合以家庭婚姻为重要内容的“二南”诗篇,从家庭伦理与审美观念的一致、中和之美以及美善结合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审美文化内涵。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
第一节 “二南”得名历代诸说梳理及初步辨析
第二节 周人的地理观念与“二南”的地域和得名
第二章 周文化的传播与“二南”的文化性质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以及周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周代地域文化的时代变迁与“二南”的文化性质
第三章 “二南”的教化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
第一节 “二南”的教化功能
第二节 “二南”的审美文化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0746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
第一节 “二南”得名历代诸说梳理及初步辨析
第二节 周人的地理观念与“二南”的地域和得名
第二章 周文化的传播与“二南”的文化性质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以及周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周代地域文化的时代变迁与“二南”的文化性质
第三章 “二南”的教化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
第一节 “二南”的教化功能
第二节 “二南”的审美文化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婷婷;刘彤彤;刘蛟;;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J];山西建筑;2011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辛娜娜;《诗经·二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红;《诗经·召南·何彼襛矣》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刘薇薇;《齐风》与齐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0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