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创作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9:43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梁晓声无疑是个独特的存在,以知青文学蜚声文坛的他,至今创作了包括小说、散文、杂论、纪实文学以及影视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晓声在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十年文革过后,“伤痕文学”掀开了新时期文学崭新的一页,梁晓声以《这是一片神奇的上地》走进新时期文坛,紧接着写出了《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一系列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曾经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已不年轻的知青一代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也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与同时期其他知青作家的作品相比,梁晓声的知青小说更多的展示了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痛苦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思索、思索后对自身及过去经历的肯定,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是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梁晓声因此成为“青春无悔”型知青文学的典型代表。 当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之路,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精英文学逐渐走向边缘,世俗化的文学日益兴起,梁晓声的作品在关注知青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与其他作家寻找平民身上的劣根性不同,梁晓声更多的是从平民立场出发,去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和善良本性,将人们心灵光辉的一面展现出来。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梁晓声平和的平民化创作风格。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大潮冲击着固有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曾引领“伤痕文学’’的不少知青作家犹如昙花只是瞬间灿烂,而梁晓声则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灼热的情感,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依然勤奋地在文学园地里笔耕不辍,接连创作出大量紧扣时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深刻反响的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作品。这此作品犹可感受到梁晓声本人一如既往的内在精神品格的提炼与追求、脉搏的热烈跳动,只是这时的梁晓声不再选择以温和的态度处之,而是犹如隼禽般发出尖利的叫声,运用寓言式的描写对社会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表现出了冷峻的创作风格。 因此,纵观梁晓声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把他的创作风格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
2.1 生活经历与创作个性的形成
2.2 知青小说—演绎理想与激情
2.2.1 知青题材的理想化处理
2.2.2 英雄人格的塑造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
3.1 梁晓声平民文学形成的背景
3.2 再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3.2.1 展示平民生存状态
3.2.2 挖掘平民情感世界
3.2.3 凸显平民立场
第四章 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
4.1 商业大潮下的文学
4.2 对现实的寓言式剖析
4.2.1 预言式的寓言
4.2.2 人性的寓言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2097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
2.1 生活经历与创作个性的形成
2.2 知青小说—演绎理想与激情
2.2.1 知青题材的理想化处理
2.2.2 英雄人格的塑造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
3.1 梁晓声平民文学形成的背景
3.2 再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3.2.1 展示平民生存状态
3.2.2 挖掘平民情感世界
3.2.3 凸显平民立场
第四章 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
4.1 商业大潮下的文学
4.2 对现实的寓言式剖析
4.2.1 预言式的寓言
4.2.2 人性的寓言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菅娇;;月迷津渡——论20世纪八十年代知青作家的小说创作[J];语文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菅娇;月迷津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玉普;新时期知青小说中的“第二故乡”[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巍;论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平民意识[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2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