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司马迁言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7:28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问。在司马迁历史诠释学里,历史理解与解释之所以可能,言意观是其理论前提之一。言意观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论题,亦是司马迁历史诠释学之理论基础。言意观体现的是语言表达(说话)与人所测度所记忆内容有效传达之关系的认识。司马迁对于天命的认识是具体的,并非是神秘不可言的,天命也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司马迁持言能尽意论,《史记》中反映了其言能达意的观点。司马迁意识到意存在于三个方面:文本所显示之意、文本作者之意、读者(接受者)所理解之意。司马迁追求真意之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亲历自然、人文环境而感受体悟;其二,向当事人求证;其三,考信于《六艺》。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司马迁之言天命
二、司马迁之言能尽意论
三、司马迁追求真意之方法
    (一)亲历自然、人文环境而感受体悟
    (二)向当事人求证
    (三)考信于六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研究综述[J]. 何发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1)
[2]新进路:司马迁经典诠释学——《史记》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何发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23)
[3]先秦言意论的三个核心问题[J]. 罗书华.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2)
[4]中国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美学生成[J]. 陈小妹,龚举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5]“岂非天哉”的三重解读[J]. 刘家和.  史学集刊. 2003(02)
[6]言意之辨发生的历史及其文学阐释[J]. 张强.  文艺研究. 2002(05)
[7]得意忘言与言意之辩──兼论中国文化的符号学特征[J]. 袁正校,何向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8]言意之辨——从哲学到文学的多层面考察[J]. 郎宝如.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2)
[9]试论《吕氏春秋》的言意观[J]. 朱立元,王文英.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6(02)
[10]试释司马迁“考信于‘六艺’”说的真谛[J]. 朱本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博士论文
[1]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D]. 王薇.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 林光华.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 张家梅.暨南大学 2003
[4]试论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言意观的建构和“言意之辨”的滥觞[D]. 孟庆丽.苏州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言意之辩”新解[D]. 赖德杰.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8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18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