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周作人创作中的童心意识

发布时间:2020-12-15 19:00
  周作人一生执著于对儿童,儿童文学的关注:他的篇目繁多的儿童文学理论,他的那些充满童贞稚情的诗文,以及翻译的大量童话,都自然地,或隐或显地表现了他的童心意识,或者说,他在成年之后依然不失“赤子之心”,葆有一颗童心,一点童趣。 对儿童、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对童心童趣的倾心描绘,是作者的童心意识在文本中提供的直观、具体的童心世界。童心意识对周作人来说还表现为童心式的审美心理,即“借用”童心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眼光来体验和观照世界,表现为超功利的游戏态度和张扬“绝假纯真”的童心两个方面。童心式的超功利审美态度虽使周作人能保持一个恬淡悠游的心境去表现对平凡生活,世间万物的热爱,但在看似抒闲情逸致的谈天说地,描草木鱼虫,记身边琐事,叙故乡风物这些情物的描写下,“苦涩”情致却涌动于文脉深层,渗透入篇章精髓里。周作人的诗文随笔大都是“苦中作乐”之作。 童心意识在创作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纯真的内心意识的必然外化。这种外化受心理意识、中外文化、宗教流派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作家的创作闪现出童心意识的光芒。影响周作人创作中的童心意识表现的外在原因主要是三方面的:金色的童年...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外童心意识回顾
第二章 在童心世界里“高飞”
    第一节 童心意识观照下的儿童文学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诗文与翻译中的童心童趣
        一、散文和诗
        二、翻译
第三章 童心与苦心的复杂交织
    第一节 童心:艺术的至高境界
        一、超功利的游戏态度
        二、“绝假纯真”
    第二节 苦中作乐
    第三节 三颗童心相遇
第四章 童心意识发生的心理文化溯源
    第一节 “金色的童年”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第三节 日本文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J]. 杜传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2]周作人与安徒生[J]. 李红叶.  求索. 2005(01)
[3]论周作人与古希腊文学[J]. 张积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12)
[4]讴歌与拯救——周作人与鲁迅笔下的儿童[J]. 陈文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童心”说与“第二次天真”说的比较研究[J]. 童庆炳.  东疆学刊. 2003(04)
[6]浅述周作人思想的复杂性[J]. 陈静.  咸宁学院学报. 2003(01)
[7]周作人·人类学·希腊神话[J]. 陈泳超.  鲁迅研究月刊. 2002(06)
[8]论中国五四文坛的“童心崇拜”[J]. 谈风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01)
[9]寻找童年的小摇车──周作人与儿童文学[J]. 罗兴萍.  天津社会科学. 1996(01)
[10]论周作人的童痴情结[J]. 顾琅川.  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本文编号:2918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18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