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0-12-16 07:48
社会对教育知识的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往往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理。而对于受教育者影响最大的学校教育, 其课程选择同样反映并提示了来自学校之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资源。换言之,教科书往往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台湾在50m -60 年代以“反共复国”为基本政治战略,也以此为教育政策,并运用各种手段, 尤其是学校教育, 以达成其政治目的。在这一特定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教科书体系的制约下,使台湾50—60 年代的文学也受到莫大影响: 规模宏大的“战斗文艺”运动的兴起和“反共文学”的创作热潮的发生。“反共文学”是政治高压和教育政策垄断的结果,但客观上也充当了扰慰动荡心理的“麻醉剂”。“反共文学”因意识形态而兴, 也因意识形态而颓。作为一种政治意图鲜明的文学样式, 它既承载着一套独特的叙事成规, 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公式化和模式化的创作; 同时,“反共文学”也是一种个人和历史伤痕见证的文学。因此, 在新的历史和文化场域中,“反共文学”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的政治话语密切相关的文学现象, 其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理应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反思。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教育的基本定义及功能
第二节 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课程及教科书
第三节 台湾教科书的分析与检讨
第二章“反共教育”和“战斗文艺”
第一节“反共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战斗文艺”的发生
第二节 萌芽阶段:1949 年11 月至1950 年初
第三节 泛滥阶段:1950 年3 月至1956 年
第四节“战斗文艺”运动实施的文艺策略
第三章 反共教育影响下的台湾50.60 年代反共文学
第一节 台湾50—60 年代的“反共小说”
第二节 台湾50—60 年代的“战斗诗歌”
第三节“反共文学”的没落
第四章 50、60 年代的教育对70.80 年代以降文学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70-80 年代的文学概观
第二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的70—80 年代的小说
第三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的70—80 年代的诗歌
结论
附录一: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历届奖项暨得奖作品一览表
附录二:《文艺创作》各期刊载小说总表
附录三:大陆台湾语文教材目录对比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本文编号:291980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教育的基本定义及功能
第二节 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课程及教科书
第三节 台湾教科书的分析与检讨
第二章“反共教育”和“战斗文艺”
第一节“反共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战斗文艺”的发生
第二节 萌芽阶段:1949 年11 月至1950 年初
第三节 泛滥阶段:1950 年3 月至1956 年
第四节“战斗文艺”运动实施的文艺策略
第三章 反共教育影响下的台湾50.60 年代反共文学
第一节 台湾50—60 年代的“反共小说”
第二节 台湾50—60 年代的“战斗诗歌”
第三节“反共文学”的没落
第四章 50、60 年代的教育对70.80 年代以降文学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70-80 年代的文学概观
第二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的70—80 年代的小说
第三节 50-60 年代教育影响下的70—80 年代的诗歌
结论
附录一: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历届奖项暨得奖作品一览表
附录二:《文艺创作》各期刊载小说总表
附录三:大陆台湾语文教材目录对比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本文编号:2919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1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