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创作的怀旧情结
发布时间:2020-12-21 08:11
老舍研究是新时期来文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可喜的骄人成绩。其中,从文化心理角度对老舍的人本世界进行审视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和重视。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老舍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也是从老舍创作的角度来研究他的心理。全文紧扣怀旧情结这一影响老舍一生创作的心理进行审视研究,从而来探讨老舍创作上的成败得失和现代民族文化的重建。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立足于老舍的人本世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老舍的创作心理。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老舍创作的两种心理状态,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它们定名为“趋时”和“怀旧”两种心理,进而指出怀旧是老舍创作心理上赶不走、摆不脱的心理情结,同时分析了老舍怀旧情结形成的原因。情结规范着老舍的审美创作,它既成就了老舍,也给老舍的命运注入了悲剧的因子。文章明确地指出老舍的怀旧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怀旧,是对传统文化培育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的怀旧。下篇则立足于老舍创作的文本世界,从创作的角度来研究老舍的心理。老舍的文本结构包括两个层次,即浅层的都市民间叙事和深层的现代民族文化的重构。这两个层次的叙事统一于老舍的心结即怀旧情结下。文章首先从陈思和关于民间的两个特点即“真实地表达出...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上篇:老舍怀旧情结的成因及其对老舍的影响
1.1 老舍创作的两种心理状态
1.2 老舍怀旧情结的成因探索
1.2.1 历史时代风云的作用
1.2.2 自身内在气质的作用
1.3 怀旧情结对老舍一生的影响
1.3.1 独特的写作立场和文学风格
1.3.2 "成也怀旧、败也怀旧"
下篇:怀旧情结的叙事方式及其目的
2.1 立足民间的叙述者
2.2 都市民间的具体表现
2.2.1 独特的"京味"描写
2.2.2 "浮世绘"的生活图景
2.2.3 立足民间的叙事策略
2.3 现代民族文化的重建
2.3.1 传统文化的真情守望者
2.3.2 中西文化的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派作家的文化观[J]. 刘勇,艾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作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J]. 刘大先. 东岳论丛. 2007(05)
[3]我的母刊[J]. 陈村. 上海文学. 2003(10)
[4]老舍个性气质论——纪念老舍诞辰百周年[J]. 吴小美,古世仓. 文学评论. 1999(01)
[5]认识老舍(下)[J]. 樊骏. 文学评论. 1996(06)
[6]认识老舍(上)[J]. 樊骏. 文学评论. 1996(05)
[7]环球遍刮怀旧风[J]. 阿克塞尔. 现代妇女. 1995(06)
[8]老舍最后的作品——纪念老舍逝世十八周年[J]. 谢和赓. 瞭望周刊. 1984(39)
本文编号:292949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上篇:老舍怀旧情结的成因及其对老舍的影响
1.1 老舍创作的两种心理状态
1.2 老舍怀旧情结的成因探索
1.2.1 历史时代风云的作用
1.2.2 自身内在气质的作用
1.3 怀旧情结对老舍一生的影响
1.3.1 独特的写作立场和文学风格
1.3.2 "成也怀旧、败也怀旧"
下篇:怀旧情结的叙事方式及其目的
2.1 立足民间的叙述者
2.2 都市民间的具体表现
2.2.1 独特的"京味"描写
2.2.2 "浮世绘"的生活图景
2.2.3 立足民间的叙事策略
2.3 现代民族文化的重建
2.3.1 传统文化的真情守望者
2.3.2 中西文化的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派作家的文化观[J]. 刘勇,艾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作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J]. 刘大先. 东岳论丛. 2007(05)
[3]我的母刊[J]. 陈村. 上海文学. 2003(10)
[4]老舍个性气质论——纪念老舍诞辰百周年[J]. 吴小美,古世仓. 文学评论. 1999(01)
[5]认识老舍(下)[J]. 樊骏. 文学评论. 1996(06)
[6]认识老舍(上)[J]. 樊骏. 文学评论. 1996(05)
[7]环球遍刮怀旧风[J]. 阿克塞尔. 现代妇女. 1995(06)
[8]老舍最后的作品——纪念老舍逝世十八周年[J]. 谢和赓. 瞭望周刊. 1984(39)
本文编号:2929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2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