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发布时间:2020-12-24 15:02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坛异军突起,备受瞩目。1982年,马尔克斯因小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后,其中译本在中国发行。《百年孤独》一时间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并很快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喧嚣一时的寻根文学热潮从它那里得到了直接的启示。韩少功、莫言、扎西达娃,贾平凹等一批寻根作家们要用自己的创作来寻求对民族价值的重新评价,复兴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一拍即合,借鉴由此而起并所获颇丰。 本论文即是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依文章构架的需要,选取“寻根文学”中最具代表性且各有特色的几位作家的作品来进行论述。在阐明两者产生影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寻根文学接受影响后在审美特质,表现形态等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分析出相同相异之处。以这些结论为依据,本文还探讨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如许相似,为什么后者能屹立于世界文坛而前者却不能,问题的启示究竟在何处,等等。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文化土壤的相似性
1 神秘而孤独的土地
2 “浮面飘吟”的扎西达娃
二、 “神秘性”的审美特质
1 “魔幻”的世界
2 “走向神秘”的贾平凹
3 贾平凹与魔幻现实主义
4 超越的艰难
三、 “魔幻”现实的展现
四、 问题的启示
1 “民族的”与“世界的”
2 借鉴与超越
结语
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2935860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文化土壤的相似性
1 神秘而孤独的土地
2 “浮面飘吟”的扎西达娃
二、 “神秘性”的审美特质
1 “魔幻”的世界
2 “走向神秘”的贾平凹
3 贾平凹与魔幻现实主义
4 超越的艰难
三、 “魔幻”现实的展现
四、 问题的启示
1 “民族的”与“世界的”
2 借鉴与超越
结语
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293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3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