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审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0-12-25 07:53
  20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西方现代理论的传入,中国新文学批评经由五四时期的启蒙阶段,开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文学的批评家接受了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的洗礼,开始由传统的外部批评转而关注批评自身。三十年代的新文学批评突破了传统的批评模式,此时的左翼批评虽为主流,但同属自由主义批评范畴内的海派批评和京派批评凭借全新的批评理念和富于冲击力的批评实践迅速崛起,与主流批评形成鼎足之势。审美现代性理论的传入使京派批评成为三十年代各批评流派中最具审美意义的批评,作为京派批评的代表人物,李健吾的印象式批评最能体现审美现代性理论对中国传统批评的改造和影响。本文尝试在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的现代语境下,运用审美现代性的视角,对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进行全新解读,旨在从审美现代性角度揭示出其批评的现代意义和审美内涵。本文第一部分对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现代语境进行了宏观介绍。首先,从时代背景和文学思潮角度来看,西方审美现代性理论的渗透和浸润既是当时中国新文学批评发展的深刻背景,也是李健吾文学批评审美现代性特质形成的直接原因,而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复兴和兴盛则为李健吾的审美批评提供了批评场域和批评对象。其次,批评文本的审美现代...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
    0.2 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价值
    0.4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
1 三十年代:新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张扬
    1.1 时代语境的现代张力
        1.1.1 审美现代性理论的渗透与浸润
        1.1.2 现代主义非主流文学的重寻复兴
    1.2 审美主体的现代彰显
        1.2.1 脱域:自我主体的全面解放
        1.2.2 去魅:文学主体的审美诉求
    1.3 京派批评的现代维度
        1.3.1 纵向颠覆:对传统的反实用性
        1.3.2 横向突围:对主流的去政治化
2 自我主体:印象式批评体系的自律制衡
    2.1 "灵魂在杰作间相遇"的批评理念
        2.1.1 "人生的色相"的有机存在
        2.1.2 "人性的昭示"的探幽发微
        2.1.3 "自我的个性"的灵魂推呈
    2.2 "批评是一种印象的印象"的批评标准
        2.2.1 直觉与感受的"心象"
        2.2.2 自由与公平的"心力"
        2.2.3 真诚与同情的"心境"
    2.3 "拿自我作依据"的批评过程与批评机制
        2.3.1 从"第一印象"到"放进自己"
        2.3.2 从"独有的印象"到"形成条例"
        2.3.3 从"自己的存在"到"更大的存在"
3 "文本快乐":"可读"与"可写"之间的积极互动
    3.1 絮语化: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往
    3.2 诗意化:感觉敏锐与思绪飘逸的浪漫抒情
    3.3 随笔体:自由化与散文化的趣味鉴赏
4 文学主体:理论资源的多元整合
    4.1 审美的自律性与西方现代思潮的诠释
        4.1.1 "批评是一种独立艺术"的唯美主义嬗变
        4.1.2 "为批评而批评"的表现主义影响
        4.1.3 "心灵的评传"的实证主义分析
    4.2 感性的回归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
        4.2.1 "独抒性灵"与"玄妙之悟"的思维理念
        4.2.2 "以意逆志"与"知言养气"的批评方法
        4.2.3 "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的文体形式
5 含英咀华:新文学批评审美现代性的期待视野
    5.1 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调和交融
    5.2 启蒙理性与审美感性的矛盾统一
    5.3 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彼此介入
    5.4 感性先见与理性经验的两难抉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2937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37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