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
发布时间:2021-01-04 09:08
乡土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呈现着夺目的光彩,它实质上是在彰显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及融合,若把它放于百年文化语境的流变中加以考察,这一脉络就会更加清晰。可以说,“现代”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因素,“乡土”则成为文学审视其中的民族和民众生存状态的理想载体。从强烈追求西方潮流到注重消融现代浪潮和追求地方色彩,并由此树立起民族化的目标,这不仅是新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以河南乡土文学为特例加以考察,便能更清晰地观照这一转化过程。 由于河南在古典传统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拿河南乡土文学的变迁来观照现代文化语境对乡土文学的塑造便具有了范本的标示意义。河南乡土文学经历了从觉醒到崛起的系列过程,姚雪垠、李准、张一弓、刘震云和李佩甫等个案很鲜明地彰显着不同阶段的系列创作轨迹。作者在概览其创作总貌的同时,还试图总结其创作中的主导文化品格,以便探求其缺憾的原因和突破的策略。 就总体上讲,河南乡土文学形成了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批判为主导的文化品格。这一方面显示了创作对传统挖掘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对苦难主题理解的片面性。主题先行的弊端在当今文坛已不为...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中文)
内容摘要(英文)
导论 一段遮蔽的历史寓言——现代语境和乡土文学的关系
第一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崛起
第一节 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流变
第二节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创作概览
第二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品格
第一节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集中关注
第二节 对苦难悲剧的哲学审视
第三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继承与超越
第一节 乡土关怀的遗失以及主题先行的缺憾
第二节 从深入到拓展——超越何以可能
结语 一种韧性的民族精神——河南乡土文学的未来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J]. 张荣翼.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1)
[2]评尤凤伟的《泥鳅》兼谈“乡土文学”转变的可能性[J].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2002(05)
[3]文学豫军论[J]. 孙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4]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J]. 雷达. 小说评论. 2001(03)
[5]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曹顺庆. 文艺争鸣. 1996(02)
本文编号:2956517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中文)
内容摘要(英文)
导论 一段遮蔽的历史寓言——现代语境和乡土文学的关系
第一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崛起
第一节 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流变
第二节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创作概览
第二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品格
第一节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集中关注
第二节 对苦难悲剧的哲学审视
第三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继承与超越
第一节 乡土关怀的遗失以及主题先行的缺憾
第二节 从深入到拓展——超越何以可能
结语 一种韧性的民族精神——河南乡土文学的未来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J]. 张荣翼.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1)
[2]评尤凤伟的《泥鳅》兼谈“乡土文学”转变的可能性[J].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2002(05)
[3]文学豫军论[J]. 孙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4]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J]. 雷达. 小说评论. 2001(03)
[5]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曹顺庆. 文艺争鸣. 1996(02)
本文编号:295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5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