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1-01-06 00:19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产物,也交织着社会文化转换中的种种问题、种种矛盾与若干困惑。近现代以来,在中西文明的激烈交锋和碰撞中,由于中西文化和文学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特征,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一开始就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西方文学理念的中国移植;第二,中国本土经验的现代转换。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也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两种文学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两种不同的文学选择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写了不同的风采与绚丽,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理应受到我们同样的重视。 概而言之,“五四”新文化派基本属于第一种类型。“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新文化派高举“打倒孔家店”、“重估一切价值”的大旗,秉行“拿来”主义的文学主张,大量译介西方文学,积极汲收外域的文学养分,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这一派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中呈现了异常明显的现代性特征,而且顺应着近现代中国新文化想像与建构的思维路向,因此被文学史家作了大量的辑录、书写与铺陈。 《学衡》派、《甲寅》派与“鸳鸯蝴蝶派”大致属于第二种类型。他们在文学理论的阐释和文学创作的具体实践中,主张中国文学的发展不应该以遗弃传统文学的丰富成...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摘要
绪论 重释现代性,重构文学史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与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话语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再阐释
第二节 “重写文学史”:一个没有终结的现代命题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第四节 百年尴尬: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思想传统的关系
第二章 近现代文论与现代性
第一节 梁启超、王国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导引
第二节 《新青年》与中国文学现代性话语的构建
第三节 《学衡》、《甲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发展的逆向促动
第三章 新旧诗与现代性
第一节 旧体诗: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会通
第二节 李金发诗歌:异域生存理解与新诗现代性创构
第三节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第四章 通俗文学与现代性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的曲折遭际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理解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张恨水小说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参考书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本文编号:2959556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摘要
绪论 重释现代性,重构文学史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与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话语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再阐释
第二节 “重写文学史”:一个没有终结的现代命题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第四节 百年尴尬: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思想传统的关系
第二章 近现代文论与现代性
第一节 梁启超、王国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导引
第二节 《新青年》与中国文学现代性话语的构建
第三节 《学衡》、《甲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发展的逆向促动
第三章 新旧诗与现代性
第一节 旧体诗: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会通
第二节 李金发诗歌:异域生存理解与新诗现代性创构
第三节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第四章 通俗文学与现代性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的曲折遭际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理解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张恨水小说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参考书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本文编号:2959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5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