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勒菲弗尔操控论视野下的十七年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2021-01-10 16:34
  建国初17年间(1949—1966),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经历了从主要译介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到广泛引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古典和经典英美文学作品及亚非拉反殖民主义作品的过程。从勒菲弗尔操控理论所强调的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等因素来看,在当时翻译政策和文艺思想指导下引入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巩固新生共和国政权、传播马列主义思想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3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翻译即操控论
2.意识形态对译介的影响
3.诗学形态对译介的影响
4.赞助人对译介的影响
5.十七年文学翻译的成就
6.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林译小说看赞助人对译介活动的操控[J]. 廖蓓辉.  云梦学刊. 2008(05)
[2]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2004(02)
[3]论外国文学译介在十七年语境中的嬗变[J]. 方长安.  文学评论. 2002(06)
[4]十七年文学:“人”和“自我”的失落[J]. 丁帆,王世沉.  唯实. 1999(01)
[5]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  文学评论. 1959(05)



本文编号:2969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69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