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反抗与表达:张承志的文学创作道路

发布时间:2021-01-29 06:13
  张承志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的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行走于中国当代文坛,曾引起文坛论争。回顾张承志的文学创作道路,反抗与表达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历程,并在“后心灵史”阶段表现突出。张承志如何运用反抗话语建立起一套表达体系,并在该表达体系中完成他急于倾诉的关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想——是研究张承志文学特质的一个切入点。在这套体系中,反抗是质,是张承志创作的内核;表达是形式,是意义生产的方式。张承志文学的反抗性生发于历史与现实,是作家直面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形势,并与之对话的方式。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张承志文学的反抗性:一,张承志对文化“他者”的反抗,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汉文化与边缘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的分析和关注,对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担忧上。二,张承志对知识分子话语的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回避责任感的批判、对知识分子身份与民众视角相结合的创作的坚持上。三,张承志的反抗性文学创作其实是对鲁迅文学传统的一种回归,这体现在二者文学中的自觉反抗性和反抗精神上。这种反抗性创作,使得张承志的文学表现为一种表达的声音。张承志的表达方式突破了传统写作的框架,其本身已构成对文学的反...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篇 反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口
    一 反抗文化"他者"
        1.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2.新殖民主义之忧
    二 反思知识分子话语
        1.远离"智识阶层"
        2.知识分子身份与民众视角
        3.自我批判的限制
    三 回归鲁迅传统
        1.反抗的自觉性
        2.反抗精神
下篇 表达:在回归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一 从虚构中走出来
        1."不完整"的小说
        2.富有意味的散文
    二 主体性的建构
        1.个体主体性
        2.群体主体性
        3.文明主体性
    三 语言盛宴
        1.强烈的共鸣性
        2.双语词汇的运用
        3.语言营造意境
    四 "无形式的文学"和现实主义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十年的卢沟桥[J]. 张承志.  读书. 2006(12)
[2]张承志:鲁迅之后的一位作家[J]. 旷新年.  读书. 2006(11)
[3]面对新的愚民之阵[J]. 王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1)
[4]世纪末的坚守——论张承志小说的文化选择[J]. 李东芳.  理论与创作. 2006(01)
[5]危机与超越——张承志文化身份认同个案分析[J]. 王倩.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1)
[6]何谓文学本身[J]. 蔡翔.  当代作家评论. 2002(06)
[7]文化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历史过程——论张承志的文化批判[J]. 杨扬.  回族研究. 2002(03)
[8]张承志小说研究述评[J]. 卢国华.  中国文学研究. 2001(02)
[9]开放我们的文学观念[J]. 薛毅.  上海文学. 2001(04)
[10]语言引领下的文化透视──张承志创作中的语言资源考[J]. 马丽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本文编号:300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0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