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阈下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理念 ——改革前《小说月报》(1910-1920)“副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3:46
在中国近代文艺期刊杂志上面,存在着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大部分文学期刊不但封面装帧设计考究,而且常常在刊登的文学文本前面,登载许多精美的铜版照片、图画、文人墨迹等非文学文本。同样,作为“在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以后影响很大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也不例外,在卷首设置了“图画”或“插画”栏目并选取了大量图片,以享读者。21世纪的今天,当“狂欢的图像”视觉时代再次走进我们的生活世界之时,回想近代文学期刊史上这些“图文并置”的“原始生态资料库”,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启发与思考呢?这些“无语言”的艺术珍品又会为我们欲清晰地了解、触摸近代文学与文化历史“本真”提供哪些重要的信息呢?在今天,解读期刊封面插图,是否能够成为近代文学期刊研究中的一种可能?即使有了这种可能,作为读者的我们,是否能够从这些封面插图的角度入手,透视出近代文学期刊的时代精神,诠释出某种社会状况和文化现象呢?对于期刊史上曾有的这段“图像与文学”共存于文学期刊上面的表现形式,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它们曾有的“潜藏符指”与今天的意义价值呢?通过对20世纪西方几位重要文论家论述的“互文性”理论的梳理,我们找到了解读这些“副文本——封面插画”背后...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引言
一 论文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一) 对于近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
(二) 关于《小说月报》的研究情形
(三) “互文性”理论与研究现状
(四) 从图画与文学“互文性”角度来研究文学期刊的状况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狂欢图像时代的热切召唤
(二) 探索期刊“守门人”的编辑理念
(三) 重估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历史价值
第一章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基本概貌及文化生态环境
一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基本概貌
二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状况
(一) 王蕴章编辑时期:生平、教育背景及对《小说月报》的影响
(二) 恽铁樵编辑时期:生平、教育背景及对《小说月报》的影响
三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章 “互文性”:以图画为中介解读文学艺术方式之可能
一 “文本”及文本理论
二 互文性:文本间的联系、对话、互渗与多义阐释
(一) 互文性理论的源初
(二) 重要文论家关于“互文性”理论的主要论述
1、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提出“互文性”
2、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繁荣“互文性”——“可写文本” 、“极乐”、“作者之死”
3、雅克·德里达(Jscques Derrida ):解构互文性——“延异”、“模仿”
4、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跨文本性”
5、米切尔·里法泰尔(Michael Riffaterre):阅读/“潜藏符谱”
第三章 互文本“富矿”——文本“对话”及副文本“镜语”
一 镜像中的“现代”意味——审视改革前《小说月报》互文本“世界”
(一) 《新小说》
(二) 《绣像小说》
(三) 《月月小说》
(四) 《小说时报》
(五) 《小说大观》
二 感知上的“现代”倾向——考察改革前《小说月报》中包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副文本总倾向
第四章 理念下的“现代”追求——解读改革前《小说月报》副文本“神话”
一 透视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
(一) 视觉媒介传播的新理念——以图画开启民智
(二) 探索与实践民初小说的新形式——以短篇小说为灵魂
二 探寻改革前《小说月报》编辑的文化姿态
(一) 追求高雅的格调
(二) 兼容并包的胸襟
(三) 在传媒视界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新书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遮蔽的妇女浮出历史叙述——简述初期的《妇女杂志》[J]. 刘慧英. 上海文学. 2006(03)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J].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3]论《小说月报》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J]. 谢晓霞. 云梦学刊. 2004(05)
[4]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秦海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3)
[5]编辑主张与改革前《小说月报》的风格[J]. 谢晓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03)
[6]1910—1920年《小说月报》作者群的文化心态[J]. 谢晓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7]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J]. 陈伟华. 学术研究. 2004(05)
[8]“林译”与《小说月报》[J]. 谢晓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8)
[9]从创刊号和12卷1号看前后期《小说月报》的异同[J]. 王健.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1(02)
[10]《小说月报》与文学研究会[J]. 王淑贵. 津图学刊. 2001(04)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4
[2]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D]. 邱培成.复旦大学 2004
[3]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 刘铁群.河南大学 2002
[4]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 郭浩帆.山东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 李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看《小说月报》[D]. 张海燕.天津师范大学 2005
[3]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研究[D]. 王利涛.重庆师范大学 2004
[4]《现代》杂志研究[D]. 吴静.青岛大学 2004
[5]从《月月小说》看中国清末小说转型[D]. 罗绮卫.暨南大学 2004
[6]《绣像小说》研究[D]. 王珺子.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17670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引言
一 论文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一) 对于近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
(二) 关于《小说月报》的研究情形
(三) “互文性”理论与研究现状
(四) 从图画与文学“互文性”角度来研究文学期刊的状况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狂欢图像时代的热切召唤
(二) 探索期刊“守门人”的编辑理念
(三) 重估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历史价值
第一章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基本概貌及文化生态环境
一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基本概貌
二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状况
(一) 王蕴章编辑时期:生平、教育背景及对《小说月报》的影响
(二) 恽铁樵编辑时期:生平、教育背景及对《小说月报》的影响
三 改革前《小说月报》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章 “互文性”:以图画为中介解读文学艺术方式之可能
一 “文本”及文本理论
二 互文性:文本间的联系、对话、互渗与多义阐释
(一) 互文性理论的源初
(二) 重要文论家关于“互文性”理论的主要论述
1、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提出“互文性”
2、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繁荣“互文性”——“可写文本” 、“极乐”、“作者之死”
3、雅克·德里达(Jscques Derrida ):解构互文性——“延异”、“模仿”
4、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跨文本性”
5、米切尔·里法泰尔(Michael Riffaterre):阅读/“潜藏符谱”
第三章 互文本“富矿”——文本“对话”及副文本“镜语”
一 镜像中的“现代”意味——审视改革前《小说月报》互文本“世界”
(一) 《新小说》
(二) 《绣像小说》
(三) 《月月小说》
(四) 《小说时报》
(五) 《小说大观》
二 感知上的“现代”倾向——考察改革前《小说月报》中包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副文本总倾向
第四章 理念下的“现代”追求——解读改革前《小说月报》副文本“神话”
一 透视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
(一) 视觉媒介传播的新理念——以图画开启民智
(二) 探索与实践民初小说的新形式——以短篇小说为灵魂
二 探寻改革前《小说月报》编辑的文化姿态
(一) 追求高雅的格调
(二) 兼容并包的胸襟
(三) 在传媒视界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新书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遮蔽的妇女浮出历史叙述——简述初期的《妇女杂志》[J]. 刘慧英. 上海文学. 2006(03)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J].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3]论《小说月报》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J]. 谢晓霞. 云梦学刊. 2004(05)
[4]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秦海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3)
[5]编辑主张与改革前《小说月报》的风格[J]. 谢晓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03)
[6]1910—1920年《小说月报》作者群的文化心态[J]. 谢晓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7]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J]. 陈伟华. 学术研究. 2004(05)
[8]“林译”与《小说月报》[J]. 谢晓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8)
[9]从创刊号和12卷1号看前后期《小说月报》的异同[J]. 王健.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1(02)
[10]《小说月报》与文学研究会[J]. 王淑贵. 津图学刊. 2001(04)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4
[2]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D]. 邱培成.复旦大学 2004
[3]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 刘铁群.河南大学 2002
[4]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 郭浩帆.山东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 李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看《小说月报》[D]. 张海燕.天津师范大学 2005
[3]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研究[D]. 王利涛.重庆师范大学 2004
[4]《现代》杂志研究[D]. 吴静.青岛大学 2004
[5]从《月月小说》看中国清末小说转型[D]. 罗绮卫.暨南大学 2004
[6]《绣像小说》研究[D]. 王珺子.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17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1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