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余之争”:当代知识群体的一次精神问责
发布时间:2021-02-05 18:03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散文名家、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自成名迄今十数年,其一举一动都会迅速引起文坛以至普通读者的强烈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话题。所有事件中最惹眼、波及面最广、分量最重、也最触及读者心灵的莫过于“二余之争”。这一事件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涉及诸多历史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对此,我们有必要予以认真清理并表示真诚的关切。本文详尽地整理了二余之争的来龙去脉,发掘了由这一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文化事件,并由这一事件对世纪末文化进行了反思。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的“二余之争”虽然已经平息,但其中透现出的知识群体的“众生相”却依然鲜活地跳跃在我们面前。余杰的锐利和盛气凌人,余秋雨的平和、愤怒、欲言又止,肖夏林、朱健国等的捕风捉影、无风起浪……这一切都显现出千年之交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知识群体的驳杂,并且定格成一代文人模糊不定的面影。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政治历史搜身":余杰对余秋雨的批判
一、"文革余孽"的历史举证
二、"流氓才子"的现实引证
三、"忏悔意识":批判话语的深度指向
第二章 知识分子与文革:"二余之争"所演绎成的文化事件
一、从"二余之争"到"文化风暴"
二、冷眼看"二余之争":立身事外的评论
第三章 批判的底线:"二余之争"的世纪末文化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攻击的余秋雨和网络达人[J]. 李笛. 大学时代. 2006(09)
[2]郑、袁“走狗案”再审——兼为余秋雨、齐白石诸先生一辩[J]. 李少冰.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1)
[3]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批评锋面的反思[J]. 严冰. 北京社会科学. 2006(01)
[4]“媚俗”与“寐心”——论余秋雨散文“媚俗化”的意义[J]. 任悔,艾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5]从“余秋雨现象”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隐忧及其建设[J]. 唐冬琳,赖大仁.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5)
[6]用人性和良知要求余秋雨不算过分[J]. 向宏. 艺术评论. 2005(09)
[7]余秋雨遭遇后文革时代[J]. 吴祚来. 艺术评论. 2005(09)
[8]文化的良知与终极命运的反思——论余秋雨散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J]. 杨林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9]余秋雨下课[J]. 朴素. 语文新圃. 2005(02)
[10]我和余秋雨[J]. 盛钟健. 文化交流. 2004(06)
本文编号:301934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政治历史搜身":余杰对余秋雨的批判
一、"文革余孽"的历史举证
二、"流氓才子"的现实引证
三、"忏悔意识":批判话语的深度指向
第二章 知识分子与文革:"二余之争"所演绎成的文化事件
一、从"二余之争"到"文化风暴"
二、冷眼看"二余之争":立身事外的评论
第三章 批判的底线:"二余之争"的世纪末文化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攻击的余秋雨和网络达人[J]. 李笛. 大学时代. 2006(09)
[2]郑、袁“走狗案”再审——兼为余秋雨、齐白石诸先生一辩[J]. 李少冰.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1)
[3]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批评锋面的反思[J]. 严冰. 北京社会科学. 2006(01)
[4]“媚俗”与“寐心”——论余秋雨散文“媚俗化”的意义[J]. 任悔,艾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5]从“余秋雨现象”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隐忧及其建设[J]. 唐冬琳,赖大仁.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5)
[6]用人性和良知要求余秋雨不算过分[J]. 向宏. 艺术评论. 2005(09)
[7]余秋雨遭遇后文革时代[J]. 吴祚来. 艺术评论. 2005(09)
[8]文化的良知与终极命运的反思——论余秋雨散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J]. 杨林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9]余秋雨下课[J]. 朴素. 语文新圃. 2005(02)
[10]我和余秋雨[J]. 盛钟健. 文化交流. 2004(06)
本文编号:3019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