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
发布时间:2021-02-28 13:10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与其他批评家和作家相比,沈从文(1902-1988) 的文学观点和见解十分独特,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夏志清的评价,到八十年代的“沈从文热”,九十年代的沈从文研究进入了一种沉稳的状态。如果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学作品研究方面,本文则试图从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所蕴涵的审美意识角度出发,来阐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独特魅力。应该说,独特的审美意识贯穿于沈从文文学评论本身,在审美感受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层面的唯美气质以及中和、恰当、和谐的文学技巧主张;不仅如此,沈从文还充分重视主体意识和读者环节的意义;当然,他更把审美视为人生的一种境界,将文学审美活动视为活的个体生命活动,从而把抒写人性、展现生命作为文学审美活动的理想。总体看来,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又具有清醒自觉的主体意识:既看到文学的现实品格,也尊重文学的美学品格和艺术规律。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为构建更切合中国人审美特点的文学批评而努力。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唯美、恰当、和谐中行走
(一) 感受层面的唯美气质
(二) 中和、恰当、和谐的古典审美纬度
二、审美活动中彰显主体
(一) “作家论”中的主体体现
(二) 读者视角的挖掘
三、优美人性的理想抒写
(一) 生命的痕迹写到纸上;
(二)“乡下人”的真性情;
(三) 建一座人性的小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J]. 赵学勇,蔺春华. 文艺研究. 2003(06)
[2]90年代沈从文研究综述[J]. 邓琼. 南开学报. 1998(05)
[3]沈从文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浅探[J]. 李同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本文编号:305589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唯美、恰当、和谐中行走
(一) 感受层面的唯美气质
(二) 中和、恰当、和谐的古典审美纬度
二、审美活动中彰显主体
(一) “作家论”中的主体体现
(二) 读者视角的挖掘
三、优美人性的理想抒写
(一) 生命的痕迹写到纸上;
(二)“乡下人”的真性情;
(三) 建一座人性的小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J]. 赵学勇,蔺春华. 文艺研究. 2003(06)
[2]90年代沈从文研究综述[J]. 邓琼. 南开学报. 1998(05)
[3]沈从文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浅探[J]. 李同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本文编号:305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5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