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区域作家群”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3-05 01:11
"小区域作家群"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学现象,学界也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对"小区域作家群"的生成、发展、流变以及地域背景、创作风貌、文化精神、人文传统等创作共性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了研究探讨。对新世纪以来的"小区域作家群"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小区域作家群"研究。
【文章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小区域作家群”研究特点
(一)本土批评家是“小区域作家群”的研究主体
(二)研究对象存在不平衡现象
(三)以个案式研究、扫描式批评为多
二、“小区域作家群”理论探讨
(一)关于“小区域作家群”的定义
(二)任东华的“文学土壤学”理论
三、“小区域作家群”形成发展研究
(一)“小区域作家群”生成原因
(二)“小区域作家群”兴起意义
四、“小区域作家群”创作中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在“小区域作家群”作品中的体现
(二)地域文化与“小区域作家群”艺术表现
五、“小区域作家群”发展与创作困境
(一)“小区域作家群”发展与创作的共性困局
(二)对地域文化与“小区域作家群”之间关系的批判性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南京作家群”:命名及意义[J]. 李徽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越文化视野中的绍兴当代作家[J]. 吕晓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衡岳文化与现当代衡阳作家群[J]. 董正宇,莫平,孔邯郸,王锴,欧阳郁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天门关作家群”研讨会纪要[J]. 南方文坛. 2005(06)
[5]艰难的突围——论广西长篇小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J]. 黄伟林. 南方文坛. 2004(02)
[6]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从“巴山作家群”看当代地域文学的意义[J]. 范藻.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7]而今迈步从头越——论“巴山作家群研究”的意义[J]. 范藻.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8]魔幻现实主义析论[J]. 李修民. 当代外国文学. 1989(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康巴作家群”小说研究[D]. 刘倩.西南大学 2016
[2]苏州女作家群研究[D]. 赵园.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4292
【文章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小区域作家群”研究特点
(一)本土批评家是“小区域作家群”的研究主体
(二)研究对象存在不平衡现象
(三)以个案式研究、扫描式批评为多
二、“小区域作家群”理论探讨
(一)关于“小区域作家群”的定义
(二)任东华的“文学土壤学”理论
三、“小区域作家群”形成发展研究
(一)“小区域作家群”生成原因
(二)“小区域作家群”兴起意义
四、“小区域作家群”创作中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在“小区域作家群”作品中的体现
(二)地域文化与“小区域作家群”艺术表现
五、“小区域作家群”发展与创作困境
(一)“小区域作家群”发展与创作的共性困局
(二)对地域文化与“小区域作家群”之间关系的批判性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南京作家群”:命名及意义[J]. 李徽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越文化视野中的绍兴当代作家[J]. 吕晓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衡岳文化与现当代衡阳作家群[J]. 董正宇,莫平,孔邯郸,王锴,欧阳郁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天门关作家群”研讨会纪要[J]. 南方文坛. 2005(06)
[5]艰难的突围——论广西长篇小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J]. 黄伟林. 南方文坛. 2004(02)
[6]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从“巴山作家群”看当代地域文学的意义[J]. 范藻.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7]而今迈步从头越——论“巴山作家群研究”的意义[J]. 范藻.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8]魔幻现实主义析论[J]. 李修民. 当代外国文学. 1989(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康巴作家群”小说研究[D]. 刘倩.西南大学 2016
[2]苏州女作家群研究[D]. 赵园.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4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6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