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3-05 00:47
本论文以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的报纸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哈尔滨的《大北新报》、《国际协报》、《滨江时报》、《滨江日报》、《午报》以及齐齐哈尔的《黑龙江民报》各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文学创作生态及其话语特征。论文的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总体特点及其在东北乃至全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其次则将纷纭复杂的报纸的副刊归纳为“新旧文学混合副刊”、“纯文艺副刊”、“画刊”、“进步副刊”四个大类,并介绍其发展流程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副刊的思想内容及副刊中的进步倾向。由于东北文坛在日伪强权统治下的伪满洲国时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的人认为那样的白色的恐怖下没有真正的文学,也有人认为沦陷区的文学和以往的沦陷区文学研究放大了其中的革命和进步的意义,使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文学在整体上失了真。该部分详细论述了副刊的主要思想内容,并概括了此时副刊文学的特点,还原了当时文艺副刊的真实状貌。另外着重介绍了沦陷时期的进步文学和主要撰稿人的文学生涯。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报纸文艺副刊的价值、意义与局限。沦陷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伪统治者只注重了报...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沦陷区文学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综述
一、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总体特点
(一) 沦陷前、中、后期报纸副刊概况
(二) 副刊总体特点
二、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分类
(一) 新旧文学混合副刊:《大北新报》——《杂俎》、《文艺》
(二) 纯文艺副刊:《国际协报》——《国际公园》、《滨江日报》——《文艺》《粟末微澜》《创作与批评》、《午报》
(三) 画刊:《大北新报》——图文并重的《大北新报画刊》
(四) “进步副刊”:《国际协报》——《蓓蕾》《文艺》、《大北新报》——《大北风》、《哈尔滨新报》——《新潮》
第二章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思想内容及进步倾向
一、 思想内容
(一) 服务时局的附逆
(二) 高压下的沉默
(三) 隐匿的反抗
(四) 苦难的乡土现实
二、 副刊文学中的进步倾向
(一) 主要撰稿人的文学生涯
(二) 左翼文学作家群
第三章 黑龙江报纸文艺副刊的价值及局限
一、 报纸文艺副刊的价值
二、 报纸文艺副刊的局限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64253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沦陷区文学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综述
一、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总体特点
(一) 沦陷前、中、后期报纸副刊概况
(二) 副刊总体特点
二、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分类
(一) 新旧文学混合副刊:《大北新报》——《杂俎》、《文艺》
(二) 纯文艺副刊:《国际协报》——《国际公园》、《滨江日报》——《文艺》《粟末微澜》《创作与批评》、《午报》
(三) 画刊:《大北新报》——图文并重的《大北新报画刊》
(四) “进步副刊”:《国际协报》——《蓓蕾》《文艺》、《大北新报》——《大北风》、《哈尔滨新报》——《新潮》
第二章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的思想内容及进步倾向
一、 思想内容
(一) 服务时局的附逆
(二) 高压下的沉默
(三) 隐匿的反抗
(四) 苦难的乡土现实
二、 副刊文学中的进步倾向
(一) 主要撰稿人的文学生涯
(二) 左翼文学作家群
第三章 黑龙江报纸文艺副刊的价值及局限
一、 报纸文艺副刊的价值
二、 报纸文艺副刊的局限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6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6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