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袁枚两性关系观与女性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0:00
  袁枚,历康、雍、乾、嘉四朝,与乾隆盛世共消歇。他辞组绶,占文场,倡“性灵”,与“格调”、“肌理”、“神韵”分鼎而食。袁枚风流好色,妻妾成群,广收女徒,又有断袖之癖,故生前身后,聚讼纷纭。本文仅截取其女性观这一侧面,结合诗文、尺牍、诗话、小说等作品,以期呈现袁枚复杂思想的冰山一隅。本文分为引言、一、二、三章及结语五大部分,采用知人论世、文史互见的方法,对袁枚的女性观作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探讨。第一章,讨论袁枚的两性关系观(仅限于男女关系的探讨,同性关系本文不作讨论)探讨袁枚对传统性别建制的固守及悖离。同时,通过袁枚较为通达的两性关系观来审视他对佛教、宋明理学的批判及对女性这一边缘群体的体护。第二章,探讨袁枚的女性观。分女色、女德、女才三方面考察。主要立足于《子不语》,在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的横向比较中对袁枚女性观作出观照。第三章,探究袁枚两性关系与袁枚女性观成因。袁枚批判李贽、袁宏道,但无疑又受其影响。袁枚思想不拘一端,各有所取。他反对宋学,又借朱熹《诗》说大作发挥。反对汉学,又汲取了考据的怀疑精神,使其女性观呈现出复杂性。此外,袁枚生长、生活环境,个性等对他观念的助成作用,也将...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袁枚两性关系观
    第一节 固守传统性别建制
    第二节 好色之心与护花之意
第二章 袁枚女性观
    第一节 女色观
    第二节 女德观
    第三节 女才观
第三章 袁枚两性关系观及女性观探因
    第一节 社会思潮及时代背景
    第二节 地域、家庭及个人因素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另一个世界——《新齐谐》所构建的鬼神世界[J]. 孙雪梅.  社会科学家. 2006(S1)
[2]解读《名媛诗归》[J]. 王艳红.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1)
[3]袁枚个性思想对性灵说的影响[J]. 马杰,龚建平.  求索. 2005(12)
[4]明清女性创作群体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J]. 王萌.  中州学刊. 2005(06)
[5]近十余年来宋代女性史研究探述[J]. 付海妮.  贵州文史丛刊. 2005(04)
[6]浅析李贽的妇女观及其深远影响[J]. 郑欣.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7]吴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J]. 郝丽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也谈章学诚的妇女观[J]. 徐适端.  史学史研究. 2005(02)
[9]袁枚思想的叛逆色彩[J]. 范洁.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兼论魏晋士人的女性观[J]. 杨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析袁枚论“性情”[D]. 赵波.西北大学 2004
[2]公安三袁与袁枚性灵说的比较研究[D]. 郑艳玲.新疆大学 2002
[3]论袁枚的人生哲学及文学观念[D]. 刘希.四川大学 2002
[4]论袁枚的思想及创作[D]. 曹柯新.苏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9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9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