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失莫忘:曹雪芹和石黑一雄对回忆的审美观照
发布时间:2021-03-25 11:20
回忆是中西文学的共同主题。曹雪芹和石黑一雄都在回忆中寄托丰富的情感,把回忆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加以观照。曹雪芹视回忆为承载生命之光的栖息地,体现为从大我到无我乃至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石黑一雄视回忆为生命的安放地,表现为在对现实的超越中获得生命的意义。二人都视回忆为生命乐园的审美想象,但前者的乐园注定要失落,后者的乐园则是海市蜃楼,二者都在反成长的叙述中完成对生命的超脱。二人都视回忆为爱的救赎,但前者回忆过去,朝向彼岸,指向未来;后者回忆过去,返归现在,立足当下。在文学家的视域里,回忆是使灵魂找到安身立命的乐园。
【文章来源】:外语研究.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铭记与遗忘:回忆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创造
1.1 回忆与铭记
1.2 回忆与遗忘
2. 成长与反成长:回忆对生命乐园的审美想象
2.1 回忆与乐园
2.2 回忆与反成长
3. 爱与青春:回忆对生命情感的审美救赎
3.1 爱、回忆与救赎
3.2 彼岸、人间与救赎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从美学眼光看《红楼梦》[J]. 叶朗. 曹雪芹研究. 2019(02)
[2]穿过遗忘的迷雾——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记忆书写[J]. 郑佰青. 外国文学. 2018(03)
[3]石黑一雄:我心底的日本[J]. 石黑一雄,陈圣为,苏永怡. 世界文学. 2018(02)
[4]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遗忘叙事研究[J]. 邓颖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5]“拒绝成长”与“压抑欲望”——析美国汉学家黄卫总对《红楼梦》性心理世界的独异解读[J]. 张惠. 红楼梦学刊. 2010(04)
[6]石黑一雄访谈录[J]. 李春.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4)
[7]《红楼梦》与“道”[J]. 杜景华. 红楼梦学刊. 1998(04)
[8]历史的渊源与时代的新意——《红楼梦》哲理内蕴分析[J]. 李昌集. 红楼梦学刊. 1990(04)
本文编号:3099593
【文章来源】:外语研究.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铭记与遗忘:回忆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创造
1.1 回忆与铭记
1.2 回忆与遗忘
2. 成长与反成长:回忆对生命乐园的审美想象
2.1 回忆与乐园
2.2 回忆与反成长
3. 爱与青春:回忆对生命情感的审美救赎
3.1 爱、回忆与救赎
3.2 彼岸、人间与救赎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从美学眼光看《红楼梦》[J]. 叶朗. 曹雪芹研究. 2019(02)
[2]穿过遗忘的迷雾——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记忆书写[J]. 郑佰青. 外国文学. 2018(03)
[3]石黑一雄:我心底的日本[J]. 石黑一雄,陈圣为,苏永怡. 世界文学. 2018(02)
[4]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遗忘叙事研究[J]. 邓颖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5]“拒绝成长”与“压抑欲望”——析美国汉学家黄卫总对《红楼梦》性心理世界的独异解读[J]. 张惠. 红楼梦学刊. 2010(04)
[6]石黑一雄访谈录[J]. 李春.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4)
[7]《红楼梦》与“道”[J]. 杜景华. 红楼梦学刊. 1998(04)
[8]历史的渊源与时代的新意——《红楼梦》哲理内蕴分析[J]. 李昌集. 红楼梦学刊. 1990(04)
本文编号:309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9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