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本文关键词: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的一种重要的标志就是从传统的地域性文化向现代场域性文化的演进。就艺术文化的生成机制而言,古典艺术多属地域性的,现代艺术则多属场域化的。但是,艺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意味着对于地域文化的突破与取消,而且还应该造就出一种新的"地域—场域"化的生存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艺术文化 地域 场域 现代性 转型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考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固然有着多重的角度与多维的视野,比如艺术形态的演变、审美价值的转换等,其中,一个十分重要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方面就是,艺术不是一个纯然超越时空的精神的存在,就其生成机制及传播规律而言,艺术乃是属于一个“人—环境(自然及社会)”系统。故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徐宏伟;论“健康”之理性——高校体育目标观之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陈宁;"百姓"、"公民"语义的社会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阳;电视娱乐节目媚俗化现象探因[J];当代传播;2005年05期
7 刘冬岩,陈旭远;教育理论思维的公共性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潘知常;流行文化与孤独的大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3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4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希东;特定历史语境下生命个体之张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7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奇峰;;论艺术内涵与修养[J];大家;2011年14期
2 谷雨;;德国纳高举办欧亚艺术品拍卖会[J];中国拍卖;2010年11期
3 周星;;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构思考[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4 王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价值[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北京:艺术时空之旅[J];缤纷;2011年07期
6 唐卫东;;十年磨一剑 梅花寒中香——读吴卫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随想[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盛大开幕[J];中国拍卖;2010年06期
8 ;2011哈雷戴维森中国当代艺术臻品来到哈雷故乡[J];中国新时代;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兼兼;;民族化、国际化与艺术教育的改革走向——读金光《艺术与文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孟祥宁 郭青剑;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第18次执委会在北京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齐树峰;艺术的环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胡继渊;德、法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管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敏;怀柔打造“中国乡村艺术品大集市”[N];农民日报;2007年
5 李希凡;前瞻性 创新性 邃密性[N];文艺报;2011年
6 葛熔金;西湖论道:艺术教育意欲何为?[N];东方早报;2008年
7 朱虹子;菲律宾开启中国艺术之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记者 刘联;珠海选手夺得金奖[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李莎;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与艺术行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丁亚平 ;关于艺术与艺术学的对话性理解[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娜;审视中国传统春节的视觉艺术创造[D];西南大学;2007年
2 陈佳桦;美国联邦政府与艺术资助模式[D];厦门大学;2008年
3 高高;阿尔弗雷德·H·巴尔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早期建立[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曹岩双;浅评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的转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聪;试论实景演出在演艺文化产业中的显效[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