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诗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4:08
本文对徐祯卿生平、撰述、思想轨迹、与七子派盟友的交往、与李梦阳的论辩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将徐祯卿置于与之共存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也即从各种“关系”的角度,探讨其思想、诗学观念、诗歌风格的形成、变化,以及其与吴中地域文化传统、吴中文人、前七子派盟友的关系等等,力求在符合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徐祯卿做一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徐祯卿的生平经历。其生平一般是以其弘治十八年中进士为界,分为吴中时期与仕宦时期两个阶段,其吴中时期以习学、应试及与吴中诸名士的交游为主;仕宦时期历经坎坷,中进士后不得馆选,初授大理寺左寺副,竖年赴湖湘纂史,后贬为国子博士而终。徐祯卿的思想。其思想仍依其生平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对儒、佛、道、文学等兼收并蓄,体现出一种大体符合吴中地域的知识杂进性特征;后期大体可以王阳明所说的“学凡三变”来勾勒其思想的转变轨迹。“末世论”思想是徐祯卿对时代特征的一种概念性把握,也是其思想的一个基础起点,徐氏对文学复古的倡导、一生潜心“玄学”等都与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图相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与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转变大都体现了其精神结构的转换,从时...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徐祯卿生平与撰述
第一节 徐祯卿的先世及生平
第二节 徐祯卿的撰述及其版本考
第二章 徐祯卿思想研究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各种思想的博杂并存
第二节 徐祯卿仕宦时期的"学凡三变"
第三节 徐祯卿的末世论与玄学思想
第三章 《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
第一节 《谈艺录》的创作时间考论
第二节 以"情"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徐祯卿的复古观念
第四节 徐祯卿"主情"与"复古"的关系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章 徐祯卿前期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徐祯卿前期的习诗系统与地域性因素
第五章 徐祯卿后期与七子同仁的交往及其转变
第一节 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同仁的结识与交往
第二节 徐祯卿的转变与其在前七子中的地位
第三节 徐祯卿《迪功集》中的乐府诗制作
第六章 李、徐二人诗学思想辨析
第一节 李、徐论辩考析
第二节 徐、李二人的"复古观"辨析
第三节 李、徐二人的"主情论"辨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146802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徐祯卿生平与撰述
第一节 徐祯卿的先世及生平
第二节 徐祯卿的撰述及其版本考
第二章 徐祯卿思想研究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各种思想的博杂并存
第二节 徐祯卿仕宦时期的"学凡三变"
第三节 徐祯卿的末世论与玄学思想
第三章 《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
第一节 《谈艺录》的创作时间考论
第二节 以"情"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徐祯卿的复古观念
第四节 徐祯卿"主情"与"复古"的关系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章 徐祯卿前期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徐祯卿前期的习诗系统与地域性因素
第五章 徐祯卿后期与七子同仁的交往及其转变
第一节 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同仁的结识与交往
第二节 徐祯卿的转变与其在前七子中的地位
第三节 徐祯卿《迪功集》中的乐府诗制作
第六章 李、徐二人诗学思想辨析
第一节 李、徐论辩考析
第二节 徐、李二人的"复古观"辨析
第三节 李、徐二人的"主情论"辨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146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46802.html